编者按:
跌跌宕宕的2020年,终于进入了倒数时间。
站在这一年的末尾,「霞光社」联合梅花创投、蓝鲨有货,开启「追光逆行,创业者的2020」系列报道,探寻创业者们这一年的故事,为未来擎起一束微光。
这是本系列的第03篇。
11月7日15时12分,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5、4、3、2、1”,倒计时结束,“点火”的指令下达。伴随着轰鸣的声响,一枚通体黑色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直冲云霄。
这是商业火箭公司星河动力自主研发的“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的首飞现场。15分钟后,在遥远的太空中,“谷神星一号”顺利地把 “天启星座十一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而在地面的指挥大厅中,人们还在焦灼地等待着一个消息。“根据飞行评定结果,我宣布,本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的话音刚落,现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星河动力的团队成员激动地当场落泪。
在中国商业航天兴起的5年间,十余家民营火箭公司成立,但尝试发射者寥寥无几。在星河动力此次实现成功首飞前,仅有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发射入轨成功。而在更早之前,蓝箭航天、零壹空间的尝试均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这意味着,目前,2岁的星河动力是第二个成功实现火箭入轨的民营火箭公司,也是首个将火箭送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
磨刀不误砍柴工
星河动力成立于2018年2月。在民营火箭公司创业的浪潮中,它算不上最早的那一批,甚至是个赶晚集者。
2014年底,国务院发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两会,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国家层面更是陆续发布了多个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文件。
以2015年为标志性时间节点,中国的民营火箭创业自此萌芽。包括蓝箭航天(2015年6月)、零壹空间(2015年8月)等在内,一批民营火箭公司纷纷成立。
期间,在政策的鼓励下,众多航天科技人才尝试从体制内走出,投身创业的浪潮中。当时就有不少人找到了在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事火箭总体设计工作的刘百奇,希望他能加入到创业团队中。
星河动力创始人&CEO 刘百奇
不过,刘百奇并没有马上行动起来。“主要是对公司的发展思路没有达成一致。在行业的最早期,大家的想法和对公司的规划不一样,这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都是在摸索。”
其实,政策的利好和对市场的看好让刘百奇也涌出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但他常常在想,“如果自己真的成立一个火箭公司,会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如果说国家层面的航天事业是服务国家战略,那么商业航天就需要在起步阶段就找到形成商业闭环的方法。
而火箭赛道的特点是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和长回报周期。全球商业航天的代表企业SpaceX成立于2002年,尽管背后有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大力支持,其成名作猎鹰9号火箭也经历了漫长的开发周期,直到2010年才实现首飞。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百奇认为,擅长技术的航天人投身商业航天领域,一定要摒弃技术思维,而是采用产业思维。具体来说,就是在造火箭前想清楚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火箭。
因此,在成立星河动力之前,刘百奇便与几位合伙人进行了一番市场研究。事实上,在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期间,他已经在进行航天领域的市场分析和战略规划研究。
而通过与身边加入创业浪潮的前同事们的不断沟通,刘百奇对市场了解加深,他在心中渐渐有了清晰的公司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