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ES系统
现在比较官方的MES定义为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的MES定义:“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其模块涵盖“人、财、物、产、供、销”等等。但在实际的生产中,MES最广泛的应用,还是在生产时的物料供给,设备程序选择和对操作员的动作指示上。一般来说,分3个阶段。
阶段一:在操作员侧,向操作员说明安装零件的描述。描述的内容通常为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提示操作员取用零件的型号,位置等。阶段一是MES的比较初级的表现形式。
阶段二:在操作员侧,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显示器、拾取灯等),说明安装零件的描述,还可以提供些相应的图片及安装信息。无论是零件说明书,或者是零件安装到整机上的位置参考图等。相对于阶段一。无论在显示内容还是表现手段上,无疑,阶段二都具有更强大的功能。但是阶段二仍然只是对阶段一的发展。本质的区别并不明显。
阶段三:此阶段对比于前两个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其核心功能增加了系统对工序内设备程序的控制。实现了很高的控制等级。系统的指示了生产并实现了上位系统控制。例如,它可以将生产指示,按照顺序分配给生产线,并独立进行控制。对于现代组装线内,辅装线盛行,从而缩短线体长度的线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了精细控制生产的能力。
2.看板系统
相对于MES,看板系统具有深刻且浓厚的日系特征,特别是丰田特征。这种建立在Just in time(JIT)体系下的重要工具,最早被丰田汽车采用并推广。大量被应用到“零库存”、“一个流”或者“超级市场”的运营模式中。将拉动型生产发挥到了极致。一旦主生产指示确定,看板将充分调动辅装线或分装车间的生产,为主生产,也有些企业称之为后工序提供及时、正确、稳定的原材料和分总成部件供给。
近年来,这种基于简单道具加作业要领的系统,也越来越电子化和程序化。在加入了安东(也译为安灯)、条码、RFID等更多具体手段,和已经发展并形成体系的看板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对于大批量、拉动式生产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3.MES和看板系统的相似点及区别
两种系统的相似点很多,如都是对生产进行控制,更准确,更及时的反应市场对生产的要求。都需要对生产进行指示。指示物料的搬运和填充,生产的顺序和采用的方法和程序,反馈生产信息和物料消耗状态。都需要结合终端的装置,比如条码,显示屏,安东等。
但更有趣的是两者之间组装生产的差别及具体应用的方向。
MES是精细的生产指示,虽然从系统上,可以按照班次、天或者周进行生产计划的输入。但无论使用哪种方式,MES都会从一开始就对全部工序进行精确的定义。将顺序通过特定的方式,存放在每个工位当中,并将工位与工位之间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在辅装线和主组装线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实时准确的传递信息。其优点在于,只要计划得当(为了实现这点,MES通常还需要和仓库管理及物料采购建立联系),可以进行任何比例、任何顺序的生产。但这种精确往往也有负面的作用。一旦出现特殊或者突发情况,不能灵活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