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力学要求有关的12条结构设计准则

结构设计准则:

1)均匀受载准则:

尽量避免集中载荷,尽可能地将载荷分散在结构上,均匀分布最为理想。

结构的强度取决于结构中的最大应力,可见,使结构受载均匀能达到提高其强度即承载能力的目的。

2)力流(类比水的流动)最短路径准则:

力流最重要的特征是:力流优先走较短路径,更确切地说优先走刚度最大的路径。

保证力流的路径较短,通常也可起到提高强度的目的,因此,力流路径越接近直线,力所引起的附加弯矩越小,对应的弯曲应力也就越小,力线的直线形状是最理想的受力状态,力线偏离直线形状越利害,应力增加得越大。

力流最短路径准则,即要求力从其作用点(力的入口)到结构支撑点(力的出口)的距离尽可能的短。

相关工程应用实例:

1)齿轮轴上的齿轮,当结构设计容许时,应尽可能靠近轴承安装;

2)车间行车要超载使用时,若尽量靠近轨道处起吊,则可使起重量增加一倍;

3)承受均布载荷的简支梁,若把两端的支座向里移动0.2L,则最大弯矩仅为前者的20%,这样讲结构的承载能力一下提高了5倍。

3)降低缺口效应准则:

缺口如:孔、槽、螺纹、台肩等,这些外形突变进而引起力流突变处,应力急剧上升,这种现象称为缺口效应。

截面尺寸变化越急剧,缺口顶部倒角越小,缺口效应越强。

缺口效应不仅和缺口的几何形状有关,也和构件的受力状况有关,因为缺口效应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力流被迫急剧改变其原来路径,从而因力流抢近道引起在近道局部力线拥挤,即应力水平上升。

缺口效应的特点是局部性的,在静载作用下,塑性材料因为具有屈服阶段,对缺口效应不敏感,脆性材料将易引起断裂。

减少缺口效应的方法:

1)避免外形突变;

2)降低缺口附件的刚度;

3)避免力流截面突然变小;

4)加预压内应力;

5)避免力流突然转弯;

4)变形协调准则:

应力集中不仅出现在一个构件内部的缺口处,也可能出现在两个不同构件的接触处,当一个构件和另一个构件在接触处难以同步变形时,应力会急剧上升,这种变形越不协调,应力集中就越严重。

在接触处降低构件在力流方向上的刚度,以便减少对另一构件变形的阻碍,尽量使两构件变形同步,此即为变形协调准则。

5)等强度准则:

构件设计中的强度要求是通过结构中最大工作应力等于或小于材料需用应力来满足的,这样最大工作应力截面以外的地方的应力都未达到许用值,材料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材料的浪费,构件的笨重,高速运动的笨重构件还多耗能。

最理想的构件设计是应力处处相等,同时达到材料的许用值,此即为等强度准则。

工程中大量出现的变截面梁就是按照等强度准则而设计的。

工程实例:

1)摇臂钻的横臂;

2)汽车用的板簧;

3)阶梯轴;

按照等强度准则设计构件时的注意要点:

1)要方便制造,严格按等强度准则设计的构件的形状通常很复杂,不便于制造,也不一定能满足结构上的要求,所以实际中往往制成与等强度构件形状相近的构件;

2)要注意次要载荷的影响,而在一般设计时,它是可忽略不计的。

例如:按等强度准则设计悬臂梁截面时,仅考虑弯矩的作用是不够的,若这样在自由端,截面积应为零,显然不能满足剪应力强度条件,故应按照切应力强度条件确定自由端附近的截面高度。

6)附加力自平衡准则:

力自平衡的措施主要有两种:平衡件和对称安置。

7)空心截面准则:

弯曲应力或扭转应力在横截面上都是越远离中心越大,而在横截面中心很小,为了让材料的到充分利用,应尽量将材料放在原理横截面中心处,使其成为空心结构,从而可提高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这就是空心截面准则。

工程实例:

1)汽车传动轴,强度相同时,实心轴与空心轴质量之比为3,可见,采用空心轴可以节省大量材料,减轻自质量。

2)截面积相等,但抗弯和抗扭刚度不同的截面形状。

空心结构的壁厚不能太薄,否则容易发生局部皱折而丧失其承载能力。

8)受扭截面封闭准则:

受扭转作用的薄壁构件的截面应尽量避免制成开口形状(开口结构,抗扭刚度低。),否则,将大大降低其抗扭转能力。

型钢基本属于薄壁开口构件,用于抗扭情况时,应将其加钢板封闭或成对使用,保证横截面封闭。

在实际中,出于其他考虑,有时也使用开口薄壁结构作受扭构件,如卡车底盘,它由两槽钢通过横板连接而组成,这时应特别注意横板的连接方式。

9)最佳着力点准则:

着力点的位置也会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