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真的能取代人工吗?
虽然郭台铭对百万机器人计划抱有很大的希望,也很有信心,但很多高管还是对大规模上马机器人持反对意见。因为自动化的最大难点之一是生产线要重新设计。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即指出:"从手工到自动化,在生产模式上会有改变,这种改变很复杂,不能完全复制人的模式。"
在富士康,有些工位看似简单,但无法自动化。尤其是需要弹性和即时判断的工位,目前机器人还做不到。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富士康事业部对上马机器人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部分现有工序还不适合用机器人"。
就拿制造iPad的流水线来说,目前富士康的生产线是全手工的:工人们反复从流水带上取下iPhone5的后机壳,迅速贴上胶纸,然后放回流水线上;负责往机壳上按USB胶塞的也是一个又一个工人,这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工人们依靠的不单单是手和眼,还有手指的触觉。触觉能准确地判断胶纸是否贴牢,或者帮助工人们做出轻捏USB胶塞,然后按到机壳上的动作。这一类工作,如果用机械手那种固定强硬的力度来做,会造成大量工件的损伤。
机器人在一些基本任务上表现得十分出色,但是在更加精细的配装工作方面,我们人类则更具优势。
这个解释也解答了一类问题:为什么电子制造业到目前仍然在依赖中国工人。或者说,为什么富士康至今仍要在各地全力招工,以应付iPadmini,以及iPhone5爆发性的生产需求。
目前富士康研发的机器人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机器人的不稳定、精确度乏善可陈,很多复杂的工序,如擦亮iPhone的金属外壳,仍需要人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