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3工业自动化行业十大热门话题

OFweek工控网 中字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 几多欢乐几多愁

  在经历了数连跳之后,富士康也加入了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队伍,号称2016年要在山西晋城建成"世界最大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

  事实上,机器人项目对富士康的意义更加值得推敲。一方面是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新生代打工者维权意识增强,管理中矛盾也逐渐突出,工人也变得不像过去那样"听话"。看起来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富士康为自动化备战多年。2006年前后,郭台铭办公室就聘请了一批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实验室的自动化技术专家专职富士康机器人研发,于2007年1月15日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

  在运作的第一年,这个隶属于鸿超准事业群的单位就制造出A-05、A-16和S-05三种机器人系列的雏形。到2009年,三个系列的FOXBOT已经迅速发展出A、B、C、P、S、F等6个系列,接近15种具体的工业机器人。它们被重点应用于堆栈、上下料取放、喷涂、输送、装配、搬运、小负载搬运、打磨、贴膜、抛光、油压等工序。2010年该系列工业机器人于山西晋城富士康工业园批量生产,这直接促成了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的成型。

  按这项计划,2012年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Foxbot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2012年初,郭台铭在考察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区证实,富士康已经启动"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计划。

  虽然郭台铭对百万机器人计划抱有很大的希望,也很有信心,但很多高管还是对大规模上马机器人持反对意见。因为自动化的最大难点之一是生产线要重新设计。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即指出:"从手工到自动化,在生产模式上会有改变,这种改变很复杂,不能完全复制人的模式。"

  事实上,富士康推进机器人的进展并不像之前郭台铭预计的那样顺利,截至目前,富士康还没有自主研发智能机器人,而智能机器人在富士康生产线上应用也不多。现在富士康转变策略,加大了自动化产品外购的比重:即"低成本机器人"更多购置市场上的半成品,对其进行二次加工;而智能化机器人则全依赖外购。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