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能制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当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推进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方式。但是要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生产方式的转型,就必须颠覆传统生产制造过程中人、设备与工厂之间的关系,在系统层面也要作出彻底的转变。因此,对企业而言,推进智能制造不但需要专业的规划和实施人才,还需要能对这些智能化设备和系统进行熟练操作的技能型人才。

从传统到智能,制造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传统制造企业,e-works将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主要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产品的设计、规划与决策,称为产品创新数字化,主要包括产品的设计与创新过程。第二个层面是工艺、生产与执行,主要包括工业设计、生产制造和设备维护。第三个层面是技艺与操作主要包括生产车间的现场操作和执行。但是对于智能化生产制造过程而言,这些清晰的过程划分变得模糊。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各层面的工作将相互融合,从而使工作结构呈扁平化趋势。这种不同层面间的融合需要大量融技术理论与技能操作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也使智能制造在人才需求层次上整体呈上移趋势。

智能制造的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设备和人之间必须做到最大限度的融合,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系统对人的操作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智能化生产系统更加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操作员工必须能对整个生产系统有比较深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各类工业软件进行柔性化生产;第二,为保证智能化生产线的稳定持续运行,企业需要操作人员在具备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实现对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性操作;第三,智能化生产系统无论如何复杂,它也只能生产常规产品,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往往要在此基础上生产特种加工的产品,而这种产品很可能是无法完全用智能化设备进行加工的,必须人工操作,但它的操作会非常复杂,对操作技能的要求也会大大提高。

从传统生产制造到智能制造,除了生产过程发生更本性转变之外,企业的服务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这首先体现在,传统的生产和服务是完全分开的。车间负责生产,销售负责营销。车间操作人员只负责接收销售订单,生产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销售只负责业务洽淡,反馈客户需求到生产车间。缺乏把车间生产直接与客户联通的理念。智能制造却完全改变了这一点,智能制造的目标是把生产线与库存、产品和客户全部连通起来,构成一个大系统,包括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在这种制造系统中,服务与生产融为一体,生产者将直接面向客户进行生产,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生产者必须具备与客户沟通的能力以及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的理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