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动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实现阶段跃升

OFweek工控网 中字

       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下一步,工信部将聚焦规模化应用和高质量发展,从政策、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发力,引导各地区、各行业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实现阶段跃升,为推进新兴工业化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当前,工业互联网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作为工业互联网发展中枢的平台,普遍存在认可度不高、覆盖面不广、带动力不强问题,且软硬件存短板导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标准化缺乏导致协议不互通、系统不兼容,致使多数平台赋能企业的能力不足。

       平台服务企业能力弱行业龙头建平台意愿低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赋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在哪里,数据资源就在哪里,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就在哪里。但就目前发展情况看,多数平台的覆盖面不广、带动力不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必须依靠掌握行业知识图谱、工业机理模型、企业生产工艺的信息化人才,而这些人才主要集中在工业龙头企业。因此,加快平台建设必须由龙头企业牵头带动。但目前工业龙头企业建平台的意愿不强,多数平台尚未探索出可行的市场化盈利模式。据了解,平台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资金成本,部分行业还需要停产改造,目前多数工业企业利润率在5%-10%,资金压力普遍较大,导致龙头企业建平台积极性不高,“不愿建”问题比较突出。从平台服务商角度来看,当前仍处于高研发投入、长周期回报的产业培育期;从B端用户角度来看,千企千面,定制化方案服务成本资金需求非常高,试错风险超出很多企业的承受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个性化要求高,限制了平台在细分领域的推广。对于从事数字化改造、智能工厂建设等领域的服务商来说,在承接企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不仅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改造路径,甚至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改造方案也无法完全复制,更多需要“个性化定制”,服务商很难满足实际改造需求。软硬件存技术短板标准缺失难以互联互通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技术受制于人。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首先要实现生产设备互联互通,但工业设备通信协议、厂商软件系统复杂繁多,特别是国外设备的协议端口、软件系统基本不对我国企业开放,目前还没有一款标准产品能够解决协议互通、软件集成问题。

       国外企业对自动化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设备,存在事实上的技术垄断,且不同企业生产的设备普遍存在协议不互通、系统不兼容问题,造成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成本高、难度大。不止硬件存短板,工业软件也亟需突围。工业互联网平台虽然有基础的共性技术,而针对“千行千面”的特色技术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去和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协同,同时工业软件被掣肘,缺少自研而且有竞争力的普适性与轻量化部署的SaaS产品以及数据价值挖掘应用等。从数据采集应用看,目前云边协同技术还不成熟,产生的数据量大,衍生出查询性能低、存储成本高等问题,如何看懂数据背后的特殊意义、构建机理模型,是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同面临的难题。此外,工业互联网发展没有解决标准化的问题,平台与平台之间互不兼容、难以协同,导致各方相对孤立,数据无法融通,形不成完整体系。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