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富士康此前大举推进印度、越南制造计划,然而由于上海的事情导致和硕、纬创、广达等代工厂短期停产,而印度、越南等未能接受这些产能转移,反而郑州工厂接过了部分订单,产能不足导致苹果的iPhone、Mac等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二季度的营收或将下滑80亿美元。
由于一些原因,苹果推动富士康在越南、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地建设工厂,希望分散产能,降低中国制造的占比,它的本意是希望利用这些国家的低成本优势降低生产成本,由此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员工数量从高峰期的过百万降低到如今的60多万。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这些地区的工厂在制造品质、供应链等方面都远不如中国大陆的工厂,早前媒体报道指越南生产的AirPods质量不过关,印度生产的iPhone缝隙过大,都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工厂生产水平落后于中国大陆。
越南、印度的工人生产效率也不如中国大陆,越南工人的生产效率还好一些,不过越南工人如果算上加班费其实人工成本相比中国大陆没有太大优势,印度工人则不愿意加班、工人要求高、文化差异大等让富士康颇为头疼。
据悉由于越南、印度等地工厂的生产存在的种种问题,苹果最终还是选择将最先进的iPhone13交给了中国大陆的工厂代工,到如今上海工厂短暂停产的事情更充分让苹果和富士康认识到中国制造的重要性。
据悉在和硕、广达、纬创的上海工厂短暂停产后,苹果意图将产能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地,然而当地的工厂根本无法接受突然增加的产能,最终是富士康郑州工厂接受了其中的大部分产能。
媒体指出郑州富士康工厂从4月份以来就大幅增加了产能,在面临员工数量不足(富士康郑州工厂为了招募工人甚至直接到高速公路口抢人)的情况下,大幅增加对员工的奖励,只要在富士康郑州工厂待够90天就可获得9000元奖励,相当于在原薪酬基础上增加五成薪酬。
在富士康的重金奖励下,富士康郑州工厂的工人爆发了强大工作动力,许多员工双班倒,每个班的工人工作12小时,由此缓解了工人不足的问题;此外富士康的产业链也积极配合,这与中国制造产业链的弹性产能强大分不开,中国制造除了富士康这些大型工厂之外,还有大量的作坊工厂,这些作坊工厂可以配合富士康24小时生产,由此迅速满足苹果的产能需求。
正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工厂的产能可以迅速扩张,满足了苹果的产能要求,苹果的产品短缺问题迅速得到缓解,由此让苹果惊讶于中国制造的强大潜力,然而即使如此依然未能充分满足苹果的需求,最终业界预期它二季度的营收将会出现下滑。
从富士康和苹果的表现可以看出,如果当初它们没有转移工厂到印度、越南,而是进一步扩张它们在中国大陆的工厂,那么这次上海的工厂停产,或许中国大陆的其他工厂可以完全如郑州工厂那样短时间内增加产能接过上海工厂的订单,那么苹果将不会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营收下滑,这或许会让它们双方重新认识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