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金厂的华丽蜕变】
张静章苦苦探寻,能造得出来的产品他都试过:农机配件、螺丝螺帽、水表零件。
慢慢地,工厂勉强解决了温饱,企业业绩却平淡如水。
1972年夏天,张静章遇到了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公社女文书,看到对方脚上一双塑料凉鞋,他不禁眼前一亮。这种塑料鞋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极少见,给人的感觉很新奇。
当时农民劳作时穿的草鞋很容易磨损,而塑料凉鞋却坚韧耐磨,张静章敏锐地感觉到,这个产品商机无限。
他多方打听,才知道塑料凉鞋是通过一种叫注塑机的设备生产出来的。
“如果天下人人有一双塑料凉鞋,那可以销售多少双?有鞋的市场必定有注塑机的市场,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带着这个想法,他决定,小五金厂以后要生产注塑机。周围的人听到他这么说,还以为他在讲笑话。
其实张静章对市场的判断很准确,塑料制品60年代才开始在我国大城市家庭中出现,70年代正是塑料品市场快速扩张的时期。
但要把握这个市场机遇,必须有技术实力。张静章派人去其他企业,去展会,一边学一边试着造。
“最初参加国内行业展会,我们不是开幕时去,是提前三天去。因为那时展位上还不是整机,是机器拆开的几个大件。我们一人盯一个部分,仔细看,回来再自己做、自己拼。”张静章说。
两年后的1974年,这家农村小厂居然试造出了第一台30克注塑机。
这台机器生产出了海天的第一只塑料凉鞋,这事立刻在周围十里八村引起轰动。不久以后,张静章又带领团队完成了400克液压式注塑机的研发。
注塑机的成功,让五金小厂的生意立刻红火了起来。职工收入提高了,小厂子立刻成了“香饽饽”,当地家家户户都争着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厂工作。
张静章也信心高涨,对职工表示:“我们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将来还要走出国门,要进入美国市场,要做世界第一!”
美国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人类第一台注塑机,美国、德国、日本的注塑机产业都是早在40年代就起步了,而我国60年代才开始发展注塑机,技术差距巨大。
尤其是日本,早已是世界注塑机生产第一强国,住友、东芝、三菱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照相机、手表、医疗设备的精密塑料零部件。
而此时海天的注塑机,只能用来生产凉鞋等简单日用品,而这时张静章居然敢说做世界第一,真有些痴人说梦。
但是他敢想敢干。
他不喝酒、不抽烟、不打麻将、不跳舞,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报纸。
通过看报纸,他不但了解国内的经济形势,也了解国外的经济、产业形势,也因此对行业趋势有了自己的判断。
恰逢改革开放的机遇,张静章派技术人员赴日本,学习引进先进的注塑机生产技术。
随着企业效益越来越好,他还引进了日本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来为海天服务,一步步为自己将来的海外战略布局。
1985年,公司正式注册了“海天”商标。1994年,海天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由乡镇企业转变成为了股份制民营企业,张静章担任董事长。这一年,海天的注塑机产量达到了国内第一。
海尔、新飞、美菱等众多家电大厂,都成了海天塑机的客户。
当时,中国塑机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戴仲尧评论:“在塑机行业,原有四大金刚之说,但现在这些巨头都消失了。曾经在行业里排不上号的海天,如今却成了排头兵。张静章真有两下子!”
这时,有人劝张静章,可以向其他行业扩张了,而他却坚定地说:“我们现在还不是世界第一,只有做到世界第一时,才可以考虑向其他行业扩张。”
2001年,张静章的国际战略布局开始加速推进,海天在土耳其建立了分公司,成为海外扩张的关键一步。
土耳其人力成本较低,从欧洲进口零部件,在土耳其组装,生产成本低。土耳其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税低,在这里生产便于出口。
张静章就是要通过土耳其这个跳板,撬开欧洲市场。
加速抢占欧洲市场后,张静章先后在意大利、德国建立了分公司。
为了进一步抢占亚洲和南美市场,海天又进驻了印度、巴西。
凭借低于欧美产品40%-50%的价格,海天的注塑机迅速渗透全球市场。2003年,海天已经坐到了注塑机世界产量第一、亚洲产值第一的位置。
之后,海天在2005年通过和美国公司Absolute Machinery Corp的合作,快速打入美国、加拿大市场。
尽管价格便宜,海天产品在技术上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07年,海天成功开发出了全电动注塑机,这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其最大的优点是加工精度非常高,特别适合生产电子产品的塑料零部件。
此前,在亚洲地区,只有日本企业具备生产全电的实力,而日本在90年代末就已经掌握该技术。
海天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二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也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1年,受益于国内外高端制造业的复苏,海天国际营收同比增长35.7%至160亿元,净利润超过30亿元,净利率高达20%。海外销售额同比大增40%,至49.3亿元,海外市场份额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