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下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底层逻辑

智能制造随笔
关注

工业4.0的核心之一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是从硬件资产管理壳基础上向上发展的一种智能制造思路。

基于对硬件离散化之后的软件外壳封装或者说代理,其实这是工业4.0的核心精髓,就是构建分布式增强网络型制造系统。这种分布式增加网络型制造系统的目的是实现自动化家柔性任意程度的切换与组合,并最终从硬件及其控制方面的极其柔性且高效的可重构来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

但这个更多的偏重于对于智能生产硬件的重构,提出工业4.0的德国的基础强项也是在硬件方面比较擅长,但是工业4.0偏软的数字化方面的架构或者说阐述是有所欠缺的。

但是分布式增加网络型制造系统其实对于数字化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借鉴指导之处的。因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所谓的数字化,其实也是某种形式的生产线,只是是信息及其加工处理的生产线而已。也许德国人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潜台词,那就尝试着往下解释一下。

首先,分布式增强网络型数字化系统,就如同将来在汽车行业都不会有生产线而是依靠一个个工位及其动态配置运行一样,这种数字化系统也将不再是一个固化的或者僵化的整体,而是离散为一个一个的可以互操作的服务模块。嗯,其实这就是美国所倡导的工业互联网最核心的一个理念,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底层上,美国与德国有相同的认识。如此,才能构建工业操作系统。如此,才能构建效率与柔性兼顾的可重构的数字化业务系统。这是目前显而易见的发展趋势,大家都在努力。

其次,就是从真正柔性的生产单元,从来不是刚性的物流连接,而是基于移动AGV的。数字化系统的数据流转也应该是类似这个样子的,比如按需等等。我这种概念建议出来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数字出现,数据中台其实也是这个味道。并且进一步的与数据相关联的业务过程,也是一种按需组织和协同的,乃至流程中台或类似的做法。这些做法其实在趋势上应该都是对的。

第三,这么复杂的分布式增强网络型数字化系统,模型化几乎是必然的选择,系统工程的理念必须要得到贯彻,这应该也是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本质逻辑。与此相对应的其实就是 mbse, 虽然现在面向产品的研发,这一方面发展的比较快。但其实对于生产制造执行相对应的数字化系统,也是必然要贯彻的。这应该是后期的发展趋势。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技术的发展趋势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好的技术方向的底层本质逻辑都是相通和相同的,建立大一统的理论目的就是为了把握住本质的底层逻辑。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王爱民,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专业化APS、自适应智能工艺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笔者公众号:智能制造随笔,欢迎关注。

       原文标题 : 王爱民: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下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底层逻辑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