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风光多时,造船行业顶梁柱中国船舶该驶向何方?

锦缎
关注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 孙不悟空

周期股的热度已逐渐退散,航运周期之王中远海控也风光多时,而其上游造船行业龙头中国船舶虽也作为周期股,涨幅却刚脱离底部,仅是历史最高点的六分之一,是沧海遗珠还是物有所值?

本文将从中国造船文化、造船地位,中国船舶公司本身,以及造船大周期角度进行讨论,力求客观全面。

一、船舶大国的崛起

1、曾国藩、李鸿章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文化积淀

2、新中国军民船舶峥嵘岁月

3、顶梁柱中国船舶是怎样铸成的

二、造船周期十年大景气度向好

1、历史造船周期的复盘与思考

2、供给端出清十余年,全球产能集中化

3、需求端三叉戟,新签订单量有望翻倍

4、对中国船舶未来的几点展望

01船舶大国的崛起

1、曾国藩、李鸿章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文化积淀

在洋务运动刚兴起的19世纪60年代,恰逢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后期,李鸿章于1862和1863年创办的上海洋炮局、苏州洋炮局等制造洋枪洋炮,为清朝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争形势虽然逐渐明朗,但中华大地依然内忧外患,列强虎视眈眈。因而李鸿章对洋务派较为同情并实际支持,自己也在继续仿制洋枪洋炮、求洋法、习洋器的基础上,注重海军建设,私下派丁日昌寻找办厂造船的机会。

1865年,丁日昌访得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旗记铁厂不仅能造枪炮,而且有制造轮船的功底,非常符合李鸿章的要求。

在征求总理衙门同意后,1865年9月,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操办,耗费白银六万两买下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并合并了丁日昌、韩殿甲的洋炮局,正式成立大型新式军工厂、造船厂、洋务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8年,曾国藩从洋税中提取一成作为专款,抽调了曾在安庆军械所内以手工制成木壳轮船的徐寿、华蘅芳等人,改装国外旧机器,成功下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木质轮船“恬吉”号,振奋了军心民心。

之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不断发展扩张,到19世纪末,建有十几个分厂,拥有自己的码头、车间和试验场地,厂房楼宅2580间,人员3600人,大小机床360台,锅炉31座。江南制造局一年就可以制造子弹9万发、地雷200枚、枪支2000支,几乎支持着整个大清王朝所有陆海军装备和弹药供需,一度成为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开创了中国军事、工业史上的多项第一,并援助建设了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舰队。

此外,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还在工厂下面开设技术学校、翻译馆、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培养了一大批近代技术人才和科学家。

甲午战争失败后,江南制造总局经费短缺,船坞长期荒废。1905年3月,两江总督周馥将船坞从江南制造总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划归清廷海军部,还面向市场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而江南制造总局则专心制造军火,史称“局坞分家”。

辛亥革命枪响,江南船坞改名江南造船所,在开明的商务化经营和管理下,江南造船所发展迅速,甚至在1918年拿下美国的4艘万吨巨轮订单,总价780万美元,仅用4年便竣工下水,航速达到每小时13海里,超过美方要求,江南造船所由此名声大震。那个时期的十四年间,江南造船所产量稳步推进,共计建造了船舶369艘。

1927年,江南造船所归属南京国民政府,改称海军江南造船所,1949年,陈毅正式接管船坞,1953年,江南造船所改名为我们最为熟知的江南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在1865年到1949年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因国家危难而生,历经民族坎坷,见证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更具意义的是,江南造船厂为新中国的造船大国崛起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本文的探究标的公司中国船舶的主力船厂。

从文化上思考,李鸿章同一时期创立的另一个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在衍生百年后的1987年,发起成立了招商银行,1988年,又与中国工商银行发起成立平安保险公司,相当于孕育了目前中国极富盛名的两大金融巨子。而同为李中堂代表企业的江南造船厂,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否会在将来迸发超乎想象的能量呢?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