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新拓荒记”

砺石商业评论
关注

砺石导言:全新的拓荒之战打响了。京东要在新的工业产业里,开始一场新的苦活累活:从工业产业供应链上再做一遍基础设施的打造。

吴杨盈荟 | 文

2007年,京东在质疑中投资物流,这家公司开始做起了大家认为的苦活儿、累活儿和重活儿。

在当时,京东的理由很质朴——保证用户体验,就要投资物流,没有别的选择,因为2007年时有70%多的投诉来自物流。大量的顾客投诉送货慢、货物损坏,京东分析后发现,利用当时的社会化物流根本无法彻底解决这些痛点。只有自建物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坚持自建物流的行动背后,蕴含着京东基因。

从1998年到2021年,刘强东用23年时间,带领京东从中关村一家卖光盘的小档口,成长为一家拥有5.5亿消费者的新型实体企业。

正是京东对苦活累活背后基础设施能力的专注,成就了今天的京东。

与以“轻资产”的公司不同,京东向来偏爱“重资产”,不仅不怕苦活累活,还专门选择“腿上带泥”的路径去蹚。当互联网公司在走平台化、流量化的时候,京东更多在做基础设施的底层能力建设、供应链能力建设。

过去20多年,京东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入。截至2021年9月30日,京东物流已经运营着约1300个仓库。仅一年时间,京东物流运营的仓库数量就增加了500个,这个数字相当于京东从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到2017年十年间的仓库增长总量。

在仓库数量大幅增加的背后,京东日益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让其竞争力实现质的提升。2021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在自营商品达到近千万SKU的基础上,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降至近30天,履约费用率降至6.5%,这两项数据领先于全球同行业,直接助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如果京东做物流要十年,那么所有企业追赶上来也都需要十年。这是无法逾越的。”刘强东说。

甘于、敢于做苦活累活,用时间和积累构建起强大护城河——这是京东线下起家刻下的基因,也是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制胜的独特优势。

过去20年,京东凭借这一优势,在面向C端消费者的电商和物流市场中占据半壁江山。如今,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京东,正在拓展边界,向供应链上游延伸,服务实体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产业。

这是一场全新的拓荒之战。京东要在新的工业产业里,开始一场新的苦活累活:从工业产业供应链上再做一遍基础设施的打造。

作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础的元素,工业品成为京东选择的关键切入口。

1

痛点

一家航空领域的工业企业遇到了一些问题。

苏州千机智能坐落在苏州工业园,是一家航空科技型企业。他们从事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解决方案研发,是我国首批打破国外垄断并突破航空制造关键技术的高科技企业。

苏州千机智能主要研发生产航空发动机复杂曲面类零件,工厂生产线上的核心设备,是专门加工复杂曲面的“五轴联动加工机床”。机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刀具切削加工,为了确保精度,所使用的刀具必须高频更换。

刀具是苏州千机智能生产过程中最基础但又不可或缺的工业品物资,但他们一直在刀具管理方面面临一系列难题:

首先是精细化问题。刀具的精密度要求特别高,因为它是用来加工航空发动机的。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哪怕出现一点瑕疵,整个零部件就会报废,几十万打水漂。

其次是领用权限管理。比如加工某个发动机部件只能用5把刀,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登记不完善,都是纸质表单。什么工种可以领用哪些类型的刀具,拿了多少,用在哪个项目上,领用的失控导致着成本无法精准控制。

过去为了保障生产稳定运行,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苏州千机智能采取了同很多工业企业一样的做法,车间库房中长期储存着数以万计的各类刀具。但高库存也意味着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苏州千机智能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套数字化解决方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

苏州千机智能面临的难题,正是我国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共性问题——如何找到成本、库存、利润的平衡点。

行业的特点带来了一定的痛点。和C端市场相比,B端市场的工业品商品复杂度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工业品行业涉及数千万SKU,长尾商品和不规则的商品特别多。这在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效率上带来极大困难。

一方面,供应链效率低,再加上传统渠道供应链过长,成本居高不下。从厂家出货价到客户最终的采购价格往往差价较大,但大家都没有利润,因为被供应链的“沟通成本”消耗掉了。

另一方面,管理难度高。每一个从事采购的人都特别有共鸣,这么复杂的商品,这么难做的品类怎么去管?这个行业的痛点导致,国内做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出现真正的巨头服务商。

科技公司做To B,方法各种各样。大部分选择从“数字”处着手,通过云、设备、数据等等切入产业。但京东却选择了供应链做切入口,紧紧围绕成本环节改造产业。这是没人愿意做的苦活累活,也是京东和其他企业的本质差异。

对工业企业,如果成果不可见、不可量化,无法证明价值,企业就没有对数字化转型的信心。而运营中供应链成本占50%-60%,一旦数字化,降本增效非常显著。这正是京东选择苦活累活的原因。

苏州千机智能使用了京东工业品的解决方案之后,在短短数月内实现供应链管理智能升级。走进苏州千机智能的生产工厂,日常领用的刀具已经从传统的库房货架被摆放到一个个半米见方的抽屉式智能柜中。工人们扫脸识别身份,即可随时按需领取所用刀具,当数量降到安全库存以下时,会由专人补货。通过这套智能系统,苏州千机智能库存资金占有率成功下降15%,大幅降低采购审批、库存盘点、领用管理等间接成本,实现了刀具的“零库存、零资金成本占用”的动态管理。

实践证明,京东再一次选择了一条难但正确的道路。

2

拓荒

2019年3月28日的京东工业品首次战略发布会上,分享了一个故事。

筹备初期,核心团队曾去上海,拜访了一位行业前辈。此人是一家知名跨国公司的中国前任CEO,在安防领域里做了几十年。

听到京东想做工业品,前辈的眼神中满是怀疑,“这是一个壁垒很高、水很深的行业,大家做了很多年,销售额都还没有超过10亿,京东要如何破局?”

当时的回答有四点:第一,行业的痛点突出,但目前大家还只停留在做交易。第二,京东刚进入这个领域,不像其他人做了几十年有沉重的行业包袱,比较轻松,往往容易破局。第三,京东希望用技术创新打开全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上货去卖。第四,京东积累的供应链能力会是一个扎实的禀赋。

过了两周时间,这位前辈给出了一个信息,他认为京东进入工业品或许是一种机会:“京东具备成功的可能。我个人非常欢迎京东进入这个领域,因为这个领域太需要一家有实力的公司制造一些波澜。”

经过筹备期,2018年10月京东工业品作为京东一级类目正式上线。

发展初期,京东工业品隶属于京东企业业务,主要服务能源、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客户。做着做着,京东发现工业企业在生产场景大量的专业采购需求,依托现有服务满足不了,京东工业品必须走出一条更创新的发展道路。

为此,京东工业品作为京东子公司开始发展,2020年获得2.3亿美元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2021年7月,京东工业品升级为京东集团一个独立的业务单元,名称为“京东工业”,成为京东面向工业产业提供工业品供应链技术与服务的关键窗口。

2018年到2021年,四年拓荒路,京东工业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一年,京东工业品只是一个频道页,主要实现交易完成。第二年,着力积累上游的专业商品能力和商品资源。第三年,通过采购数字化连接企业客户,同时着力打通整个产业的话语体系。2021年是第四年,今年的重点放在了打造新一代基础设施上,完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能力。

这种快速成长并非单纯依靠京东工业品自身,而是在与企业客户需求不断拓展互动中,倒逼出来的创新升级。京东工业和川交路桥的故事是一个典型例子。

京东新拓荒记

由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修建的汉巴南高速铁路正在紧张施工中,该铁路北起陕西汉中、南至四川南充,需要穿越重岩叠嶂的川东北地区,作业难度大。特别是全长6961米的东华山隧道,施工难度堪称汉巴南铁路全线难度系数之最。

京东工业与川交路桥合作起始于2019年,至今已达三年。

第一年,京东服务川交路桥,通过三方物流完成交付,因为项目多,且山路崎岖,出现了履约交付不及时等问题。第二年,京东工业在工地附近的县城搭建了前置仓。相关货物都先收到前置仓里,通过第三方服务商进行服务配送。

虽然第二年的前置仓解决了第一年的许多问题,但需要先压货以及交付时效仍然满足不了企业实时生产的需求。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川交路桥和京东工业又一起面对着一道新的难题。

2021年6月,四川川交路桥公司急切呼唤京东工业的支持。川交路桥希望京东能够尽快解决偏远山区施工现场的物料交付和现场管理难题,最好能够提供一种随着工地建设,可以移动式的无人领用方案。

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希望在9月份完成落地使用。而从前期方案到设备落地,前后仅留有两个月的时间,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的项目。

连续几天,京东工业品供应链解决方案专家滕佯东和团队成员前往四川巴中山区,走访了多个施工现场。修路搭桥的工地都在深山之中,部分地区都是山路,雨后泥泞不堪。有的地址,地图虽仅显示间隔数公里,但实际车程盘山绕林,深山路崎岖不平。他们在实际调研和多项目往返中,路遇山体滑坡,山上滚落山石,十分危急。有时去往项目上时路还是通的,返回时却巨石拦路。

京东新拓荒记

在这样实际环境下,项目工地之间的行程往返,时间往往无法准确预估,物料送货无法按期。这让他们迫切感受到,工建行业生产中物料前置及智能化管理的规划诉求。

为了解决川交路桥的工程难题,京东工业创新推出了“智能移动仓”解决方案。“智能移动仓”通过将京工柜、RFID智能货架、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物联网传感器等智能设备集成到特种防火阻燃集装箱中,不仅可以为现场施工人员带来智能领用体验,还能够“随队移动”。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智能移动仓的后台管理系统与川交路桥采购系统打通,“智能移动仓”还能够实现高频、易耗工业品的预测补充、管理精确到件,大大提高采购管理准确性与效率,服务川交路桥找到库存与生产的“平衡点”。

“过去,我们对于施工现场的物资领取情况只能看到一个总数,而现在通过京东工业品,我们对于物资领用的管理能够精确到每一个人、每一件商品,无论是计划制定还是资金使用,都更加精准。”川交路桥机材科员工王乐意说。

3

变革

京东工业如何在新的产业里做成功?源于其继承下来的京东基因,一方面,是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则源于没有丢掉最质朴的素质,愿意做苦活累活。

京东切入工业产业时,这个领域已经有大量企业布局,包括国内的三一重工、1688,国外的固安捷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从采购切入,做电商模式。而京东发现,在工业领域,比采购更重要的是供应链服务,京东工业因此将自己定位为“从采购平台到供应链服务商”。

从交易链条切入,必须重和踏实。整个工业交易链条中,京东工业全面切入了上、中、下三个产业链环节的改造——上游商品、中游数字技术、下游工业企业。每个产业链环节,都存在真切痛点,但也面临着改造的巨大困难。

位于产业上游的是众多商品企业,他们的问题是数字化变革意愿不强,甚至抱有抵触心理。大型品牌企业都有自己的直属企业销售部门,销售网络有自己的大型渠道,还有各地渠道商。他们对京东工业品的进入,一开始都采取竞争视角,抱有警惕态度。

转机在哪?一是形势需求:国家倡导采购数字化,大型企业要求品牌商通过线上渠道来服务,倒逼产业接受数字化改造。

二是复杂度带来的需求:工业品SKU众多,名称标准不统一。很多时候同样的商品换了个名字,企业就找不到了,需求方和供应方沟通如同“鸡同鸭讲”。

2020年,京东工业推出了“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结合京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出工业品知识图谱,帮助行业搭建一套更加完备的工业品标准化分类和商品体系。

位于产业下游的是众多工业企业。他们和上游相反,有极强的变革意愿,但难题在于工业供应链变革复杂度极高。因为工业产业涉及的SKU庞杂、长尾商品多、且规格参数描述不标准,供应链存在着产业协同不畅、履约交付难等问题。

针对下游工业企业在履约交付环节的“共性痛点”,京东工业在四年实践中,摸索出了基础设施的改造路径。2021年底,京东工业品密集发布了京工柜、企配中心、智能移动仓等一系列新型工业基础设施,聚焦工业制造业在采购“最后一公里”的工业物资收货难、库存管理难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京工柜能根据企业不同生产线的多元化物资管理需求,追踪物料领用、使用、归还的全过程,实现企业数据、员工数据与供应商数据的打通,有效解决企业在物资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库存管理成本高、物资补给不及时、误领错领情况频发等问题。太仓中化环保化工在生产园区内引入近20台京工柜后,公司能够通过系统实时掌握“何人、何时、何处、何种物料及领用数量”的详细信息。同时,工人的领用效率也大幅提升,过去工人领用耗时平均在10分钟左右,而现在只需15秒就能完成全部流程。

针对“履约交付难的问题,京东工业品为工业企业搭建了企业级专属“服务中心”——企配中心。基于京东工业品智能供应链决策体系,企配中心能够有效链接品牌厂商、第三方物流以及企业客户,将过去企业客户分散的多品类、多订单、多物流渠道的包裹整合至京东工业品企配中心,再进行统一配送,实现“万单合一”。

在企配中心到企业库房这段“最后一公里”,京东工业品将协同属地服务商针对企业入库管理流程,提供专人专车的定制化服务,进一步降低入库管理成本。统计数字显示,京东工业品昆山企配中心自开仓以来,每月整合包裹数近2万件。

连接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两端,正是京东以20多年积累的数字技术作为中游枢纽。不同于其他平台,京东工业品做的不只是简单的横向连接,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链接和优化供应链各环节,通过商品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履约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帮助工业企业降库存、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发展四年后,京东工业已经跻身于国内第一梯队。截止2021年年底,京东工业服务了超过6000家的大型集团企业客户,覆盖工建、制造和能源等领域。在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推出的《世界先进制造业榜单》中,全球共有90家世界灯塔工厂,中国一共有31家。目前这31家里面,京东工业已经服务了将近40%的工厂。

京东新拓荒记

4

未来

当前,我国的工业制造业体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原有单向的封闭式的体系,逐渐转型到高效化的开放的体系。

这一关键产业转折的背后,源自政策、企业和技术三大趋势合一形成的推动力:

第一,宏观政策方面,2021年1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并制定一系列推动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的发展目标,推动工业数字化效率升级。

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过去几年里,政府采购,包括金融、大型集团化公司、制造业、央企,快速搭建数字化平台,在办公物资、员工福利以及各种工业品来推进电商化的采购过程。

第三,在技术方面,通过过去AI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技术的积累,为工业化升级带来了很好的基础。全球领先的企业级管理服务商从几年前开始就已经暂停了对于传统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升级。

三大趋势的推动下,我国工业品产业未来潜力巨大。根据36氪研究院测算,2018年中国工业品B2B市场规模约为1,220亿元,线上渗透率约为1%。未来五年工业品B2B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3.1%。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工业产业市场空间宽广,行业竞争格局未定。未来的市场主流,将从交易型B2B平台向供应链管理型B2B服务进化。谁能整合大量的行业资源对交付过程进行定制,满足不同工业企业的需求,即能赢得最多的市场。

目前,京东已经走在了潮水涌动的最前列。未来京东工业将一方面通过采购、供应链技术服务,帮助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开拓布局工业技术,包括工业互联网、能源管理、预测性维护、工业服务等业务板块,发展第二增长曲线,以实现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工业数智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愿景。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