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夏天的社会人,每月心疼着大几百的电费,但并不了解“智能电表”。
在网络上搜索智能电表,最常看到的词条是:“为什么装智能电表后电费多了?”“为什么智能电表跑得快?”尽管供电公司常常追在提问者后面辟谣,消费者是否相信却始终要打个问号。
再看企业层面,9月1日,宁波迦南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迦南智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9月10日,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胜智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在相邻的时间,两家主要从事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相继上市,原因或都与近年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网省公司在对智能电表的集中招标采购有关,此项举措大幅刺激了公司业绩的增长。另外,智能电网的投资建设还在继续,公司或将继续持有新的增长机会。
如同迦南智能董事、总经理章恩友表示的,未来智能电表的需求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
一是国家电网从2009年开始安装的智能电表已到轮换期,需逐年进行大面积轮换;
二是新增用户的需求逐年增加,包括新增城镇住宅的安装需求,新增农村住宅安装需求、新增工业用户需求;
三是智能电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需求,包括充电桩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等。
如今,包括炬华科技、林洋能源、海兴电力、科陆电子、威胜控股、三星医疗、科林电气、迦南智能、万胜智能等行业企业,都在关注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这类公共事业型产品,积极面向海内外开拓市场并提供服务。
你见过几代电表?
与产业链公司跟随智能电网投资项目成长壮大一样,普通民众对于电表的记忆也是丰富多样的。
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外滩一带点亮,国内第一家发电公司——上海电气公司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尽管当时清政府上海道台认为"电灯有患",并下令禁止国人使用,但时代的创新浪潮已经无法阻挡,中国的电力事业或许就在那时萌芽。
谈到用电,必然要有电力的计量及计费。
早期,国内安装使用的电表都是从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家进口得来。直到1978年,以上海为代表的各地才开始大量采用国产电表。那个时代,对于居住在弯弯绕绕弄堂里的上海市民来说,关于电表的记忆就是"大、小火表"了:
最早只有公共大火表,一个门洞里十几户人家合用一只,电费按人数分摊,哪户人多就要多出。
后来,总表下的各家各户自行安装了小火表,电力公司仍然按大火表上的计量数值收取总电费,各家再按照各自电表计数分摊电费。但因为各表计的计量精度等问题,大火表与小火表之间的数常常对不上。所以每到分摊日,因为"火表"而导致邻里间"上火"的事时有发生。
因为饱受"分摊电费"带来的不便,民众对"独立电表"的需求越来越高。
1993年,上海电力开始推行"一户一表"。到1998年,上海市区基本实现"一户一表"的目标,安装电表量达到近130万只。
再到2001年,上海开始启用分时电表:家庭用电在"平时段"(6:00-22:00)以每千瓦时0.61元计费,而在"谷时段"(22:00-次日6:00)仅收取原有电价的50%左右,以每千瓦时0.30元优惠计费。这种市场化的手段加强了电能的商品属性,在老一辈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中国人面前,有效实现了供电公司"削峰填谷"的期望。
上海地区使用的第一代分时电表
图片来源:人民网,《四十年,看见上海电表的前世今生》
2009年,国家电网开始大力推进智能电表改造工作,所强调的功能一般是在基本的计量电量以外,还有远程抄表、实时监控及控制、防窃电、用电信息安全防护等功能,以及满足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等需要,给用户和供电公司带来双向利好。
供电公司便在那时加大力度为民众免费更换智能电表。据悉到2014、2015年,国家电网的智能电表招标数量都超过9000万台,达到历史高峰,直到2017年国网招标总量降至低谷3777.9万台,预示这一阶段的智能电表改造工作基本结束,而此时国网已经累计实现用户采集4.47亿,采集覆盖率达到99.03%。
从大、小火表到一户一表,从分时电表到智能电表,从背着工具包走街串巷的抄表员到在家用手机缴费的用户,电表产业就是这样朝前走过来的。
电力物联网的未来充满想象
虽然前文提到国家电网2017年智能电表招标数量下降,智能电表初装阶段在那时基本结束。
但从可查数据发现,2018年、2019年,国网智能电表招标总量仍在增长而呈回暖现象,这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提出有必然关系。
据了解,国家电网规划预计到 2025 年接入终端设备将超过10 亿只,到 2030 年接入的终端设备数量将达到 20 亿只,整个"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成为接入设备最大的物联网生态圈。
在生态圈中,从芯片、模组、到平台、测试、应用,都应有清晰的布局和有序的推动,抓住各自的机会。
另外,如果将智能电表与智能水表、气表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智能电表渗透率之所以较水表、气表更高,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强势控制、均衡协调"大有关系。很明显的一点是,在智能电表行业,单个企业市场份额往往不会超过10%,一定程度限制了表计企业在国内业务的规模增长。
但是,这样的举措也在促进行业的融合共进,更多挖掘新的价值空间。
比如2019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与城市大脑推出的电力云计算服务老人独居模块,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在社区共治中的一次试水:
在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326户独居老人家中,通过老人家中的智能电表,用电数据以每15分钟为频段,回传至电力云端数据库。
经过应用人工智能算法的云端计算,结合历史数据比对,实时输出计算结果。
运算结果不仅能研判独居老人家中用电是否异常,反馈与正常情况的偏离率,还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智能化判断老人是否在家等情况。
简而言之,智能电表会记录下老人平常的用电数据,一旦数据出现异常波动,会上报信息至社区和家人,以作及时预警。
说到这,笔者想起物业群里有邻居抽水马桶漏水,悄无声息地一个月用水量达30余吨,到月底才被前来抄表的抄表员发现异常。所以如果我们的水电表都能"更聪明"一点,是否也是一大进步呢?
参考资料:
亿欧,张继文,份额不足3%,迦南智能为何在智能电表市场中脱颖而出?
国家电网报,邱实、蒋翎,上海:小小电能表见证时代变迁
电网头条,全国首个电力云计算服务独居老人模块,在杭州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