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电控系统国产空白,菱电电控能否超越博世等巨头?

亿欧网
关注

说到特斯拉,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不外乎是它酷炫的外表、前卫的车载系统和长续航里程。但实际上,前两者只是外在或辅助,是易于模仿的“轻”部位,后者才是“重中之重”,它构筑了特斯拉技术护城河,是其“一骑绝尘”之关键所在。

而决定特斯拉如此长续航里程的关键,就在于“电控系统”。它相当于汽车的“最高指挥官”,精准地控制着驱动力矩、制动能量等参数,确保发动机时刻运行在最佳状态,既保证动力输出,又兼顾经济节能。

回到中国市场,你一定也知道,很多年来,这个“最高指挥官”的角色由国外产品担任。但最近10年以来,这片舞台上陆续出现了中国面孔。菱电电控就是“领衔主演”之一。

在中国商用载货车市场上,菱电电控凭借一己之力,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将博世、德国大陆等国际巨头“甩在身后”。这在10年以前,根本无法想象。在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市场,菱电电控亦跻身全球前十厂商队列。

那么,菱电电控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在短短十年内超越国际巨头,成为局部市场龙头?其综合实力,与国际巨头相比如何?

十年寒窗 终磨利剑

时光倒回至2002年,中国的电控系统市场,全是国外厂商的天下。

菱电电控创始人王和平后来回忆说,当时一个电控系统价格可以卖到5000多元,国内没有一家厂商做得起来,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这便是菱电电控诞生时的大背景。没有人做电控系统,菱电电控就做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创始人带着核心技术团队,正式驶向这片国内“无人区”。

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过程注定是艰辛的。而菱电电控经历之崎岖尤甚。电控系统涉及上万参数,而每个参数背后,都是车辆大规模使用积累下的数据。在没有商业化技术、没有客户的初始阶段,菱电电控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整整七年时间,公司只能埋头研发,却“颗粒无收”。

2008年,菱电电控七年研发终结硕果,其软件平台匹配机械节气门发动机面世,成功进入江南奥拓供应链。此后,公司技术突飞猛进,领跑中国电控市场:

2015年,菱电电控取得又一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研发出匹配更高能效的电子节气门发动机软件。在史上最严排放标准——“国六”出台之后,国内仅有两家厂商获得汽油车国六车型公告,菱电电控便是其中之一,尽显稀缺性。

汽油车盛行的时代逐渐远去,新能源车大潮席卷而来,菱电电控又一次成为领跑者。最近几年,公司将混合动力电控系统作为主要研发方向,成为国内不到10家同时掌握发动机控制、电机控制以及机电耦合技术的企业之一,与博世、大陆等顶级车企同台竞技。

2016年,菱电电控又掌握了纯电动车电机控制技术,打开了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公司研发的控制器,已批量应用于江南奥拓TT、鑫源电动物流车、力帆电动车、泰鑫电动车等多种车型上。

从汽油到新能源时代,菱电电控用十多年时间,成为国内佼佼者。而将目光放至全球市场,菱电电控技术几何呢?

低毛利率,似乎暴露了公司核心零部件缺失之弊病。2017至2019年,菱电电控产品毛利率不到30%,从成本构成看,构成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芯片、喷油器、前氧传感器等,全部依赖进口。而相比之下,博世为首的国际巨头,掌握了从硬件到软件全套核心技术,平均每年申请上千个发明专利。

无可讳言,菱电电控技术水平与国际龙头仍有较大鸿沟。但市场从来不会“照顾”后来者,无论其有多曲折励志的背景。劲敌环伺,菱电电控何以突围?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