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物联网智库
关注

02全球化进程早已达到拐点

麦肯锡的报告题目是China and the world, insidethe dynamics of a changing relationship,翻译为《中国与世界,关系不断变化的内在动力》。这份报告非常详尽,有166页,可谓是鸿篇巨制。不可否认,我写这篇文章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阅读这篇报告上了,写完之后还准备马上再读一遍。

与我们普遍认为的“全球化是商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论断恰恰相反,报告呈现了全球化早在2005年就开始逐步逆转的趋势。

报告的重要结论包括: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其经济尚未全方位与世界融合。

中国-世界经济依存度指数显示,在贸易、科技和资本三个重点维度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相对有所降低。相反,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却相对有所上升。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重点正转向内需。

中国已融入全球技术价值链。麦肯锡从11个领域择取了81项技术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对其中超过90%的技术均采用了全球标准。

麦肯锡着重选择了5种可能导致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发生变化的发展趋势,并模拟了这些趋势可能引发的价值创造或流失。研究显示,到2040年,受影响的经济价值或将达到22万亿美元到3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5%至26%)。

从经济体量上看,中国已跻身全球大国之列,但仍有进一步与世界融合的空间。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在其他一些方面,中国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规模未必总能转化为全球影响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许多方面仍有待发展。”

在2015年以来的16个季度中,有11个季度的国内消费在GDP增长总额的比重超过60%。这一趋势折射出中国的本土供应链正日趋成熟。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相对有所下降,而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相对有所上升。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展开这个数据,麦肯锡还分析了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行业,对于中国经济的依存度。

其中,大型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较低。从国内经济体量的角度考虑,发达经济体,尤其是西欧和北美各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对中国的依存度相对较低。对华出口额通常在其总产出中占比不足5%,对华进口额在其国内消费中的占比也不足5%。

这一结论与麦肯锡此前发布的报告Globalization intransition: The future of trade and value chains,翻译为《变革中的全球化:贸易和供应链的未来图景》的判断一致。

在那份报告中,麦肯锡分析了全球43个国家的23个行业价值链,希望理解1995-2017年间全球贸易与生产格局的变迁。

麦肯锡认为,全球化进程在2005年前后数年内已达到拐点,但随之而来的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让这种变化模糊不清。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商品贸易的区域化属性正在增强。其中以亚欧地区最为明显。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在邻近消费市场的地方开展生产。

麦肯锡的报告还显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制造业从中国外迁到东南亚,是因为其他国家在较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

而麦肯锡的报告则显示,与人们的普遍认识相反,低技能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目前全球仅有18%的商品贸易由劳动成本套利所驱动。而且在过去10年里,这一比例在很多价值链中逐年降低。T

制造业的迁移逻辑,并不是简单的寻求那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由此引发了另一种趋势:全球价值链的知识密集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依赖高技能劳动力。

自2000年以来,各价值链中的无形资产投资,例如研发、品牌和知识产权投资,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翻了一番,从5.5%增长到13.1%。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中国制造外迁到东南亚之后,还诞生了一些有趣的趋势,相关内容在之后的部分中将会有所涉及。

报告通过三大技术领域,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技术价值链中的三种定位。这三大技术领域分别是:电动汽车、机器人、半导体。

电动汽车:中国有可能实现全球整合

该行业在中国发展得相当繁荣,并显示出全球整合的趋势。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得到显著开发,2018年国内电动汽车总产量超过100万辆,而2013年时仅为22978辆,年均增速高达116%。

根据HIS Markit的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排名前9的中国OEM厂商占据了本土市场逾75%的份额。国产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包括电池和动力总成)也主要由本土厂商供应,合计约占总成本的60%。

机器人:中国在子领域崭露头角

中国仍然需要外国OEM厂商提供核心零部件和高端产品解决方案,但本土厂商已在某些子领域崭露头角。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占据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36%。但中国OEM厂商的表现参差不齐。整体来看,虽然中国本土企业已逐步取得进展,但全球机器人及零部件制造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仍由外国企业掌控。

中国OEM厂商占国内总销量的比例已经从2013年的25%增加到2017年的45%左右(如果除去库卡机器人公司的份额,该比例则为31%)。

在规模较小、复杂度较低的应用领域,中国企业的进步最为显著。在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本土OEM厂商是焊接和测量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点胶、堆垛、塑料成型以及金属铸造机器人领域更拥有50%以上的份额。但这些机器人应用市场的规模通常很小(年销量不足两万台),出口需求很有限;而且复杂度较低,最多只能取代一个工业化全职人力工时岗位。

中国供应商在材料处理(市场份额8%)、焊接(10%)和装配机器人(11%)这三个本土市场中规模尚小,但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本土市场,这都是最大的应用领域。

半导体:中国有望迎来新机遇

虽然中国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全球技术价值链,但新的机遇已经来临。

早在20年前,中国政府就将半导体列为了战略性产业。该产业随即获得了巨额投资,中国也逐渐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这些都有赖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电动汽车、机器人等下游领域的巨大需求。

中国政府在2010年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七大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中国为战略性集成电路产业融资220亿美元,2018年又宣布设立另一只规模约47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中国目前的半导体消费占全球总额的比例高达45%。

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发展方向,将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变动。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正处在至关重要的时刻,这种联系的发展方向(加强或减弱)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