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就目前口罩机市场行情来说,它俨然已成为了印钞机的第二象征,其利润早已在市场哄抬、炒作的推波助澜下远超300%,因此诱发的这场资本逐利战也是意料之中。
尖锐的供求矛盾
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太平洋证券预估,行业内2-3个月内会有近万台口罩机需求。井喷的市场需求,急需寻找宣泄口。
而原有的口罩机业界大厂,一方面要承接政府指定的订单,一方面又要满足自身老客户,一时无法抽身应对市场上大量的急单。特殊时期,一大批转产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
根据天眼查数据,2020年以来,我国经营范围内新增口罩机等关键词的企业数量共达到10581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约有182家企业跨界生产抗疫物资。从行业分布来看,跨界企业大约45%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此外也有邮政业、娱乐业等行业的身影,几乎是行行参与。更有一些街边小店,在自家后院参与到口罩机生产大军中......
3月9日,上市公司金太阳在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中,也透露了当前口罩机的供求关系。公司称,截至关注函回复日,金太阳精密口罩机在手订单共计114套,订单金额5044万元(不含税),其中,已销售25套,销售金额1065万元(不含税)。
金太阳董事杨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整个2月,金太阳控股子公司金太阳精密都在集中精力开发口罩机。目前公司主要客户为医药公司和转产口罩的大型企业,现在公司的订单已经安排至四月初了。
口罩机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物以稀为贵,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何况是疫情中物资短缺的特殊时期。在这场由需求暴增引发的口罩机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倒下的第一张牌就是口罩机价格。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口罩机从几十万到上百万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有人以竞拍的方式决定最终客户,价高者得。
据华商报消息,某家口罩机的经营企业因为口罩机数量有限,采用内部竞价的方式售卖设备,内部竞价区间在100万至190万不等;对于已经签订合同的企业,如果不接受涨价,一律做退款处理,最后有一位客户迫于无奈以160万竞标成功。
供应商违约、客户被跳单的现象充斥着整个行业。
订单接到手软,生产问题旋即而来。大量转产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尖锐的供需矛盾,但由于鱼龙混杂,也埋下了很多的“坑”。
口罩机从技术属性角度来说,是一种自动化控制装置。通过气动、伺服控制以及位置控制等多项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口罩的压合、裁剪、拼接、封装等工艺,最终实现成品口罩的生产。
不少企业在转产前,都先入为主地低估了口罩生产的技术含量,加上自身缺乏行业经验,设备生产并没有像预想中的那般顺利。部分企业因而转向从网上购买图纸组装出货,如此生产出来的口罩机设备,质量可想而知。
根据深圳医协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市面上主流的口罩机,一小时的节拍是6000只,旧机型一小时的节拍是3600-4000只。但很多转产的厂商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不少拿到设备的客户表示,能够流畅运作的机器并不多,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是这里卡住就是那里卡住,一个小时出个几百个就不错了。
效率低下还不算最坏的,更要命的是,有些口罩机拖到客户现场,压根不转。
而有的客户则在等待漫长的设备交期过程中,熬到“人比黄花瘦”。由于口罩机配件缺货,人员复工、订单量过大等问题,口罩机设备厂家的交期变得不确定。
2月29日,许多人和车团团围住了赢合科技的厂区大门。来者都是赢合科技的客户,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涉足这个产业。他们给了定金,将厂房做了洁净处理,储存了熔喷布,只等口罩机一到便开工。然而临近交期,供应商却一拖再拖,客户们的耐心很快被消磨殆尽。心急如焚之下,便团团围住了赢合科技的厂区,试图“抢出”一些设备来。而赢合科技绝不是个例。
从艰辛下单、等到交期到收货,眼看“万里长征”总算要到头了,客户却被难在了调试这最后一步上。生产口罩机需要三个阶段,一是零配件生产;二是装配;三是机器调试。不少口罩机专业设备制造商因此频频接到调机请求,但实际问题是,每家客户的设备不同,半路接手调试机器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而专业厂商囿于自身实际情况,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短视频上有人瞄准了这个机会,不少有人开起了口罩机调试培训班,日薪报价大部分在2K以上...........
针对以上现象,有一个名叫Ines黄奕的网友在一篇热文下,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口罩机终将回归价值规律
口罩机市场乱象丛生。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不少等着口罩机生产口罩的企业最终只能将自己手中储存的熔喷布卖掉来挽回部分损失。
无论是口罩还是口罩机市场,看起来是一块大肥肉,但不是谁都能吃得到。这里面有从业十几年的业内人士,他们才是真正的玩家。开发一条无故障的生产线,成本虽然不算太高,但对于小企业来说失败了就是元气大伤,甚至动摇根本。此次跨界生产的比亚迪、富士康、中石化等,虽然跨界但他们资本充足;并且各自本身就有满足口罩生产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无菌产房。
为将口罩上下游市场拉回正常轨道,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在3月4日出台政策,严禁炒作口罩机市场价格。政策提出,各口罩机经营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政策,自觉加强价格行为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严禁市场炒作、坐地起价、变相加价等行为。
疫情过后,市场将会重新回归到理性的轨道,现在所谓的“印钞机”最终也会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到那时又有多少企业会屹立不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