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晖:从企业家角度看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最近,数字化转型谈的人很多,做的人却很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谈论的人多是IT领域的人。企业家关心的是企业价值和未来问题,而IT人员讲的都是具体技术。现在针对IT人员讲的一些技术细节我都不懂,让企业家怎么决策?

笔者发现:现在做得好的案例,几乎都是企业内部自己的人想明白了,然后再让IT人员去做。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IT技术应用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遇到了一个特别明白、特别有想法的用户。然而,这样的机会往往是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比金子还珍贵。

过去推进信息化的时候,有个著名的说法:企业里面至少应该有一个明白人。这个要求看似很低,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有个拥有上百万员工的央企,ERP就没有搞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里面没有明白人。这么大的企业怎么会没有明白人呢?其实,企业越大、涉及的专业领域和部门就越多,就越难以找到明白全局的人。相反,一个做豆腐的农民企业家的ERP却成功了——因为他的公司很小,他自己就是明白人。当年,宝钢的L4系统(相当于ERP)搞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负责这一块的何麟生、王洪水等前辈本来就是懂业务的人,转行搞IT。

到了智能化年代,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有人认为:这个明白人既要懂得管人、还要懂得管事;既要懂生产、又要懂研发,还要懂销售;要懂信息化、还要懂自动化、甚至还要懂软件和建模。这样的话,找个真懂的人就基本上不可能了。所以,推动智能化一定要靠多个角色的有效协作才行,中间不能掉链子。

在推动智能化的团队中,需要有人既能从企业家的角度思考资源的“重构”与价值,又能从CTO的角度策划可行的技术线路。在此基础上,有人能从CIO的角度考虑信息资源配置、有人能从架构师的角度考虑技术实现逻辑、有人能从项目经理的角度安排和落实计划;还要有懂自动化、通信技术的各种高水平的“码农”来实施。当然,还少不了各相关业务部门的明白人深度参与。

最近,有家著名的企业提出了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白皮书。笔者看了一下,认为这个白皮书存在严重的问题。整篇文章基本上是从IT的角度看问题的,可以说是给IT项目经理看的。试想,如果老板看不懂、CTO没思路,谁来充当推动转型的源动力呢?

最近,安司长写了一本书:《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在笔者看来,重构就是资源的重新配置;网络化和数字化只是配置的技术手段。重构的主角是企业家或者被赋予足够权力的CTO。如果只是从IT角度谈、只是谈“配角”如何演戏,这台戏能唱好吗?

推动数字化转型,首先应该让不怎么懂IT的企业家和CTO明白。他们要明白的不是技术、甚至也不是技术原理。而是资源配置的优化、管理方式的改进。他们明白了,自然会找到懂IT技术的人来实施——技术人才,其实只是他们配置的人力资源而矣。

对一知半解的“专家”讲智能制造相关的话题,我常常不以为然。他们常常在各种大会上做“科普”水平的报告,以至于一些非专业出身的领导也能把自己当专家、到处发表宏篇大论。“科普”原本不是坏事。但对创新者来说,“一知半解常常比一窍不通更可怕”——因为一知半解往往堵塞了正确、全面的认识,让认识变得肤浅。最近几年我一直强调,“不能从仅仅技术角度看智能化”,其实就是在纠正错误观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