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一条纽带,互联网技术也已然变得相当成熟。在此基础上,我们是否也能做到人与物甚至物物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交互?于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物联网应运而生。
早在1999年,中国就提出过类似物联网的概念,当时叫“传感网”,并成为中科院重点研究的五大重大项目之一。ITU(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首次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了物联网早期的一些相关技术和面临的挑战。到了2009年,国家领导人关于“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如今,物联网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制造中,小到能通过感应室内温度和湿度而自动进行调整的智能空调,大到智能工厂中将机器、人和数据高度融合的工业互联网,都在体现着万物互联的思想。
那么如何做到万物互联呢?
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中“能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带有某些射频标签的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与目标进行机械或光学接触来识别。通过无线电信号,物品上的射频标签中的相关信息会被自动采集到中央系统中来实现物品的识别。通过RFID技术,仓库可以追踪商品的所在,在汽车上安装可以实现自动识别和缴费。该技术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选择最佳频率和机密性保密等。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负责接收物品“讲话”的内容。自然界中的很多信号,如温度、压力、光线、气体、重力等等都可以通过传感器进行检测、交替和捕获,转换成电信号和光信号,并实现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变换、处理、存储和传输等要求。物联网经常处于自然环境中,传感器会受到恶劣环境的考验,所以,对于传感器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和苛刻。
无线网络技术
既然是物物互联,那就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线网络技术在其中扮演着信息搬运工的角色。如我们熟知的蓝牙和红外技术,还有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Zigbee。5G技术的降临,将会带来更高的速度、更宽的带宽以及更广泛的应用,亦会给物联网注入新的能量。物联网环境下,个体间的联系越紧密,任何一个针对个体的网络攻击都有可能蔓延到更广的范围。因此,物联网的网络安全维护也是无线网络技术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从工业物联网到工业互联网
在物联网的各种场景中,消费级应用看似最吸引眼球,但真正最大的蛋糕来自于工业和行业物联网应用。GE公司曾在一份报告(《Industrial Internet: Pushing theBoundaries of Minds and Machines》)中认为:将传统的工业(涵盖制造、自然资源开发、建筑、公用事业等)与运输业和医疗保健业加起来,全球经济的46%或全球产出中的32.3万亿美元,将得益于工业互联网;随着全球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到2025年,预计广义工业份额将增长至全球经济的50%,或占未来全球产出中的82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