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通过使用更好的机油来达到提升发动机动力的目的,但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任何机油,都不可能提升发动机的动力,否则汽车工程师也就不必费那么大的力气去研究发动机了,直接研究机油不就完了,省时又省力,所以这个途径是行不通的。但是使用粘度符合原车要求的、更高级别的机油是可以恢复发动机的动力,让它更接近于设计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汽车发动机的动力参数,比如最大功率、最大扭矩等,都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才能达到的,也可以说只有在实验室中才能达到,这就是汽车动力性能的顶点。在日常使用中,不但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而且会随着汽车的磨损,这些性能参数也是逐渐下降的。如果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机油、燃油等,同样也会导致发动机性能参数的下降。
那么机油是如何影响发动机动力的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发动机在运转时,由于内部有很多摩擦副,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能大到什么程度?我们把车停放在一个30%的坡路上,不拉手刹车,只挂入一档,然后将发动机熄火,汽车可以停在坡上不动!所以发动机有很大一部分动力被自身消耗掉了,这也是发动机热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所以,降低发动机内部的摩擦就可以减小发动机的运行阻力、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这个任务就是由机油来完成的。机油可以在各摩擦副的表面形成油膜,将相互摩擦的两个金属隔离开来,从干摩擦变成了液体摩擦,摩擦力就会大大降低,从而达到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从这就可以看出,摩擦表面油膜的厚度、流动性、抗剪切能力等都可以影响摩擦力的大小,而这些又与机油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机油的性质是可以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的。汽车在设计时,会根据使用的材料、摩擦副配合间隙等,选择一款最合适的机油,而我们在后期使用中,无论选择何种机油,它的润滑性能都不会比原车机油更好,当然也就不可能提升发动机的动力了。如果有某种润滑剂,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发动机内部的摩擦阻力,提升发动机的动力也是有可能的。
对机油润滑性能影响最大的是机油的粘度指标。机油粘度越低,表示机油的油膜更薄,流动性更好,但是在高温高压下对抗剪切的能力更弱;反之,机油粘度越高,则表示机油的油膜更厚,流动性随之减弱,但是在高温高压下的抗剪切性能更好,在较大压力下能帮助摩擦副抵抗磨损。所以,我们使用粘度较低的机油,会感觉发动机运转更顺畅,油耗也更低;如果使用粘度较高的机油,会感觉发动机运转发闷,加速不顺畅,油耗增高等。不过现在发动机的趋势是使用低粘度的机油,对于高温下的抗剪切能力,可以通过加入更多、更好的极压添加剂来解决。
另外,机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密封作用。它主要的密封部位是发动机的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套之间的间隙。可以看出,机油粘度越高,油膜越厚,密封性也就越好,曲轴箱的窜气量就越少,气缸的压力就越足,发动机的动力性也会越好。但是如果粘度太高,反而使活塞往复运动的阻力增大,又会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所以,机油粘度的选择是一个平衡的结果,既能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运行阻力又不会太大。
所以,并不是更好的机油就能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而是粘度合适、润滑性能良好的机油能够不降低发动机的动力。但是汽车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的性能是不断下降的,各摩擦副的间隙会逐渐的增大,动力性也会逐渐的降低。此时如果我们使用一些更好的机油,比如原来是半合成机油的,现在换成了全合成机油;原来是SM级的,现在换成了SN级的;或者适当的提高机油的粘度,确实会让发动机的动力有所回升。但是想恢复到汽车原有的动力却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