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CB常用可焊性涂层的特性描述
1.ENIG Ni(P)/Au镀层
1)镀层特点ENIG Ni(P)/Au(化学镀镍、金)工艺是在PCB涂敷阻焊层(绿油)之后进行的。对ENIG Ni/Au工艺的最基本要求是可焊性和焊点的可靠性。化学镀Ni层厚度为3~5μm,化学镀薄Au层(又称浸Au、置换Au),厚度为0.025~0.1μm。化学镀厚Au层(又称还原Au),厚度为0.3~1μm,一般在0.5μm左右。化学镀镍的含P量,对镀层可焊性和耐腐蚀性是至关重要的。一般以含P 7%~9%为宜(中磷)。含P量太低,镀层耐腐蚀性差,易氧化。而且在腐蚀环境中由于Ni/Au的腐蚀原电池作用,会对Ni/Au的Ni表面层产生腐蚀,生成Ni的黑膜(NixOy),这对可焊性和焊点的可靠性都是极为不利的。P含量高,镀层抗腐蚀性提高,可焊性也可以改善2)应用特性●成本高;●黑盘问题很难根除,虚焊缺陷率往往居高不下;●ENIG Ni/Au表面的二级互连可靠性比OSP、Im-Ag、Im-Sn及HASL-Sn等涂敷层的可靠性都要差;●由于ENIG Ni/Au用的是Ni和5%~12%的P一起镀上去的,因此,当PCBA工作频率超过5GHz,趋肤效应很明显时,信号传输中由于Ni-P复合镀层的导电性比铜差,所以信号的传输速度变慢;●焊接中Au溶入钎料后与Sn形成的AuSn4金属间化合物碎片,导致高频阻抗不能“复零”;●存在“金脆”是降低焊点可靠性的隐患。一般情况下,焊接时间很短,只在几秒内完成,所以Au不能在焊料中均匀地扩散,这样就会在局部形成高浓度层,这层的强度最低。
2.Im-Sn镀层
1)镀层特点Im-Sn是近年来无铅化过程中受重视的可焊性镀层。浸Sn化学反应(用硫酸亚锡或氯化亚锡)所获得的Sn层厚度在0.1~1.5μm之间(经多次焊接至少浸Sn厚度应为1.5μm)。该厚度与镀液中的亚锡离子浓度、温度及镀层疏孔度等有关。由于Sn具有较高的接触电阻,在接触探测测试方面,不像浸银的那样好。常规Im-Sn工艺,镀层呈灰色,由于表面呈蜂窝状排列,以致疏孔较多,容易渗透导致老化程度加快。2)应用特性●成本比ENIG Ni/Au及Im-Ag、OSP低;●存在锡晶须问题,对精细间距与长使用寿命器件影响较大,但对PCB的影响不大;●存在锡瘟现象,Sn相变点为13.2℃,低于这个温度时变成粉末状的灰色锡(α锡),使强度丧失;●Sn镀层在温度环境下会加速与铜层的扩散运动而导致SnCu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生长,如表1所示;
●经过高温处理后,由于锡层厚度的消耗,将导致储存时间缩短,如表2所示;
●新板的润湿性好,但存储一段时间后,或多次再流后润湿性下降快,因此后端应用工艺性较差。
3.OSP涂层
1)涂层特点OSP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Cu表面有机助焊保护膜(简称OSP)。某些环氮化合物,如含有苯骈三氮唑(BTA)、咪唑、烷基咪唑、苯骈咪唑等的水溶液很容易和清洁的铜表面起反应,这些化合物中的氮杂环与Cu表面形成络合物,这层保护膜防止了Cu表面被氧化。2)应用特性●成本较低,工艺较简单;●当焊接加热时,铜的络合物很快分解,只留下裸铜,因为OSP只是一个分子层,而且焊接时会被稀酸或助焊剂分解,所以不会有残留物污染问题;●对有铅焊接或无铅焊接均能较好地兼容;●OSP保护涂层与助焊剂RMA(中等活性)兼容,但与较低活性的松香基免清洗助焊剂不兼容;●OSP的厚度(目前较多采用0.2~0.4μm)对所选用的助焊剂的匹配性要求较高,不同的厚度对助焊剂的匹配性要求也不同;●储存环境条件要求高,车间寿命短,若生产管理不能配合,就不能选用。
4.Im-Ag镀层
1)镀层特点Ag在常温下具有最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焊接性,有极强的反光能力,高频损耗小,表面传导能力高。然而,Ag对S的亲和力极高,大气中微量的S(H2S、SO2或其他硫化物)都会使其变色,生成Ag2S、Ag2O而丧失可焊性。Ag的另一个不足是Ag离子很容易在潮湿环境中沿着绝缘材料表面及体积方向迁移,使材料的绝缘性能劣化甚至短路。Ag沉积在基材铜上厚0.075~0.225μm,表面平滑,可引线键合。2)应用特性●与Au或Pd相比其成本相对便宜;●有良好的引线键合性,先天具有与Sn基钎料合金的优良可焊性;●在Ag和Sn之间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Ag3Sn)并没有明显的易碎性;●在射频(RF)电路中由于趋肤效应,Ag的高电导率特性正好发挥出来;●与空气中的S、Cl、O接触时,在表面分别生成AgS、AgCl、Ag2O,使其表面会失去光泽而发暗,影响外观和可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