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引领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这是大势所趋。
9月20日下午,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高科会主办,OFweek工控网、OFweek机器人网承办的“OFweek2018中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召开。
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刘亚俊给观众带来了以《智能工艺控制器及其产业化应用》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向现场观众介绍了智能控制的原理和技术路线,以及其在行业中的应用实例,并论述智能制造给制造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场高朋满座,人声鼎沸,精彩的演讲赢得观众拍手叫好。
制造系统是指把能量、材料和信息通过工艺和装备加工成产品的系统,呈现出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大化的发展趋势,刘亚俊说:“工艺智能化的核心是智能控制器”
刘亚俊介绍到,工艺过程控制原理是:微分方程的解是由系统的初始条件、系统的固有特性、系统的输入及系统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所决定。而最小作用量原理是根据最小作用量原理,物理系统的运动规律总是使得系统的作用量取极值。使用这个方法的关键,是要能够写出系统的作用量函数表达式。同时他还表示利用最小作用原理求解的关键就是给出系统的拉格朗日量,工艺控制的目标就是实现控制参数与工艺目标的最小作用过程。
在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加入智能功能,而耳机作为重要的穿戴设备之一,也开始逐步迈入智能时代,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起到了较为重要的重用。
会上,刘亚俊向观众介绍了一款智能耳塞——平衡人耳内部压力的智能控制器的产品,该产品的原理是模拟中耳道气体动力学特性,首次提出通过球形阀对外耳道进出气速进行调节,从而减小外耳道与中耳道内的压强差,有效减小耳气压伤。
具有模拟人体内耳道、气体流动特性设置气体流动限制阀两大技术特点。
对于科里奥利流量计的智能校准,刘亚俊介绍道,变送器的功能包括流量结果计算以及控制激振器,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基于实验样本训练模型以实现变送器的两个功能。此外,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影响着流量测量精度,因此加入流型识别环节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据了解,基于压差波动法识别法是流型识别较经济可靠的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