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印度设厂说明了自动化依然难以取代人工

柏颖
关注

据印度媒体报道指富士康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设立工厂的计划似乎要变成现实了,显然这是富士康努力寻求更低成本的人工以及土地,同时这也说明了自动化制造依然难以取代人工。

富士康在印度设厂说明了自动化依然难以取代人工

在数十年前,人们就已经谈到了自动化制造,以机器人取代人工,然而近几十年的发展却可以看到制造业先是向日韩转移,然后到亚洲四小龙,再转移到中国,可以看出自动化制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部分人工岗位,但是整体来看制造业一直都在寻找更低廉的人工。

自动化没能取代人工是因为复杂的工序难以用机器取代,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部件依然需要靠人手操作才能完成,这是导致自动化制造虽然谈了数十年但是依然未能彻底取代人工的原因。

要采用自动化制造,产品就需要高度标准化,但是过于标准化的产品却又导致利润低下难以获得高端用户的认可,这就导致了各个企业推出的产品追求自己的差异化以形成差异性竞争力,这恰恰与自动化生产是相违背的。

一直以来,各方的宣传均是强调自动化制造的成本更低,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当下一些动作复杂程度高、精准化程度高的机器人设备主要靠进口,并且是全球有限的设备企业能提供的,这就导致了设备的采购成本极为昂贵,高昂的初期投入让企业难以承受。

机器的使用成本并不低,谈到机器的成本时只是看到了机器的采购成本,然而机器的日常使用成本其实同样异常昂贵,机器是有使用寿命的,工厂需要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更换一些易损件等,部分珍贵的机器其日常使用成本有可能超过机器的采购成本,这成本制造企业进行自动化的又一个障碍。

机器的出错成本远超人工,自动化制造的效率非常高这是公认的,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自动化制造一旦出错导致的残次品远远超过人工,这成为使用自动化制造的又一个成本,相比之下,显然人工制造出现残次品的话可以迅速控制减少损失。

对于富士康来说,我们除了看到它自身所拥有的数十万工人之外,也应看到为它做配套的大量中小企业,撑起这家巨型制造企业需要依托大量的中小企业。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推进自动化制造所需要的巨额成本显然是它们所难以承受的,而且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船小好调头,而推进自动化制造恰恰难以让它们迅速摊销成本并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内消化这些成本并赚取利润。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富士康一面大力推进自动化制造,但是另一面却积极向印度市场拓展获取更廉价的人工成本,毕竟对于这家涉及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来说它制造的产品繁多,部分产品可以采取自动化制造,然而有相当部分依然需要人工。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