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智能制造事件汇总:富士康上市 格力加快布局智能制造

亿欧网 中字

工信部: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初步建成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可定制的企业外网络基础设施,企业外网络基本具备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支持能力;形成重点行业企业内网络改造的典型模式。

据机构测算,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占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22.5%,未来1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11万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

机构预计,政策出台有望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包括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工业通信设备等相关概念板块短期存投资机会。

工信部密集调研智能制造酝酿新策

近一周以来,工信部已四次调研智能制造相关情况。其中,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先是带队赴浙江绍兴调研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模式,之后又到了江苏苏州,重点调研龙头企业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区域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等。他表示,智能制造工作开展3年来,试点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先进系统解决方案,要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同时,要总结提炼地方和行业组织推进智能制造的优秀做法,通过交流合作,推进更多的区域和行业实现智能转型升级。

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在近日的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全体大会上表示,2018年要关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推进路径,将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结合。徐东华透露,受工信部委托,正在起草智能装备制造的系统性报告。

富士康敲钟上市,将全力推动智能制造

6月8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成功在A股上市。其融资规模达271亿,是上交所2015年以来IPO最大的融资额,也是A股上IPO规模最大的非国有企业。工业富联董事长陈永正在上市仪式中表示,工业富联将做优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分享价值。工业富联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生产等领域深入布局,目前有6万个工业机器人。陈永正表示,工业富联作为智能制造的先驱企业,将为上下游为中小企业赋能,实现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愿景。

在富士康此前发布的招股书中提到,本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项目、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项目、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项目、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项目、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项目。

格力加快布局智能制造,两大产业落地成都

6月5日,格力电器与成都市新津县人民政府就“格力电器智能家电生产基地暨格力工业云大数据中心落地成都”在格力电器珠海总部举行签约仪式。董明珠在发言中表示,格力在成都建设智能家电基地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有望今年年末开始投产。同时,格力还将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格力冷冻冷藏、军用暖通设备、模具等产业未来还将持续在成都落地。

格力此次在成都投产的智能家电生产基地是除总部之外全国第一个洗衣机产品的生产总基地。此外,格力工业大数据在产品研发、应用等方面也已有不少实践。根据大数据提供的相关数据,格力在多联机、螺杆机等产品研发上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出的“基于大小容积切换压缩机技术的高效家用多联机”和“全工况自适应高效螺杆压缩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相继获评“国际领先”。

海曙“磁吸”400多亿投资 39个涵盖智能制造等领域项目签约

6月7日,海曙投资合作洽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举行,39个涵盖智能制造、现代商贸、专业服务、现代金融等领域的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432.7亿元。

此次签约项目中,涉及智能制造的项目投资额占比约三分之一。其中,由新加坡凯德集团投资150亿元建设的中新(宁波)智造产业园项目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瞻性科技企业;北京机床研究所和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投资2亿元开展的北京机床研究所华东分所项目,则以打造集智能装备的关键部件认证、检测、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目标。

鞍钢智能制造与新材料院士工作站正式启动

鞍钢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科技深度融合工作进入新阶段。6月4日,鞍钢智能制造与新材料院士工作站正式启动。鞍钢集团智能制造与新材料院士工作站是由鞍钢信息产业公司、鞍钢未来钢铁研究院、鞍钢股份、鞍钢附企公司等单位联合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建设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旨在推进钢铁流程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化和新材料技术的开发,通过全方位科技创新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人才,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动产、学、研结合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该工作站的组建,是鞍钢集团建设“智能鞍钢”,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战略部署。工作站将建立起长效服务机制,切实解决技术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和战略发展的相关问题,吸引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培养企业创新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