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登陆上交所,撕掉代工厂标签,工业互联网能否让它三十而立?

亿欧网 中字

马太效应: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APP和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形成一个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双边市场,平台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爆发增长,形成“赢者通吃”的竞争局面。谁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先行一步,谁将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导权。

替代效应: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信息化部署的时间、成本和难度,同时正在重构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和传播,这将改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实现路径,让企业以“快进键”一键进入综合集成阶段。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需求侧是新手段+新解决方案+新生态。从经济视角来看,2025年工业互联网将创造全球8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占全球总经济量的二分之一。工业互联网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产业布局的新方向、大国竞争的新焦点。

在郭台铭看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可以用九个字来形容,即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云”是云计算,“移”是移动讯息,“物”是物联网,“大”是大数据,“智”是人工智能,“网”是工业互联网,以及机器人。

郭台铭表示,富士康不仅是关灯生产那么简单,而是会记录生产的大数据,做一个最大的实验基地,提供给上下游供应商做试验,为众多中小企业开放赋能。

转型这个重任,为何会落在“工业互联网”?

与富士康原来的代工业务相比,“工业互联网”毫无疑问是一个蕴藏着极大潜力和增量的领域,更是富士康在全球产业链中必争之地。而从资本上来看,依托A股和工业互联网的富士康,当然能使“故事”更加生动,这在吸引资本方面,再有力不过。

站在富士康的角度,如果工业互联网的设想能够实现,那么苹果对富士康的身份将从上游任务发包商转换为产品设计商,作为最终产品的工业集成单位,富士康或许将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枢纽。

届时,手机将从时尚消费品转为大众消费品,消费者在设计的选择上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但不论是哪种设计,都将通过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生产。

如此一来,苹果和富士康的上下游关系可能会逆转。尽管苹果将生产重心转移至东南亚,但没有中国产业链的支撑及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数据依托,苹果从制造成品到销售再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都将难以保障。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整合,能够使富士康完成从单纯的技术、产能与成本到整个市场和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富士康希望向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下的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方向转变,也希望结合新一代5G通信技术,实现制造的智能化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力量不容小觑,即便目前富士康的主业仍是代工,但在IPO之后,其转型之路或许能够在资本的助力和新方向的引导之下,变得更为顺畅。

富士康能不能三十而立,要看怎么实现“工业互联网”

机器人换人是富士康迈向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早在2016年10月,富士康便传出超过4万台机器人已经全面参与到公司生产流程中,在昆山已经裁掉了6万名员工的消息。当时,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发展委员会总经理戴佳鹏向外界透露,富士康每年会生产10000台机器,每台机器都有可能替代人工。郭台铭曾在清华授课时像学生透露,富士康正在打造智能生产基地,而目前打造智能生产基地的员工平均学历是硕士。

根据富士康招股书的披露,2015年至2017 年,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5%、2.01%和2.24%,呈现连年上升趋势。然而在人员学历方面,截止2017年底,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共有员工26万余人,按照学历划分,大专以下学历占比达78.03%,大专及本科占比为21.39%,硕士及以上仅占0.59%。想要实现郭台铭智能生产基地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除此之外,郭台铭还宣布“一定要做芯片”。从过去几年的投资情况来看,郭台铭想要打造一个半导体产业链帝国。关于原因,郭台铭在清华的讲话时表示:“工业互联网需要大量芯片,我们一年需要进口400多亿美金的芯片,半导体我们自己一定会做。”

芯片之外还有健康科技,郭台铭在富士康的庆典活动上,把健康称作一个新的重大机遇。通过夏普的高分辨率成像和显示技术,富士康可以利用新一代的8K标准,将原有技术应用在内窥镜等医疗成像设备上。

经历了起起伏伏,三十而立的富士康在A股上市后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代工厂”的标签能否撕掉?“工业互联网”的转型能否成功?我们期待这个传统行业的巨头能够再一次惊艳的亮相!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