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到首款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从中国高铁“复兴号”服役到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从北斗三号双星首发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交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2017年可谓是硕果累累。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特点,是整个制造产业价值链的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及国家的综合实力。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对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在政策和创新方面的鼓励与支持,并已拥有了如高铁、北斗导航等一批“国之重器”。特别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及十九大报告中相关政策的出台,高端装备制造业频频破局,在2017年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航空装备领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分别在2017年5月和12月完成了两架飞机的首飞,弥补了我国民航飞机过去一直依赖进口,被空客和波音垄断的局面,目前C919已拥有国内外27家客户的785架订单。无独有偶,另一款国产大飞机——“鲲龙”AG600也于2017年12月24日成功首飞,AG600是我国首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其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使得我国航空工业特种用途飞机研制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另外,我国首台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也已在上海完成装配。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2017年中国海工装备也取得了较大发展。4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001A型成功下水,其由中国自行改进研发而成,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也是继辽宁舰之后的第二艘航空母舰。001A型航母从开建到下水只用了3年8个月,当前已进入最后的舾装阶段。此外,中国自主研发的万吨级驱逐舰055型于6月完成了首舰下水、亚洲最大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下水、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已正式交付等等。
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中国高铁“复兴号”于2017年6月在京沪高铁实现了双向首发。“复兴号”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不仅继承了“和谐号”系列一贯的高速与平稳,并在速度、舒速度、性能等多方面进行了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复兴号”大量采用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等技术标准,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在卫星制造与应用领域,2017年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7年1月18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完成测试并交付,8月10日“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
此外,2017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还取得了如“蓝鲸1号”正式交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国产硬岩掘进机“彩云号”成功下线、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等一系列重大成果。
但是,面对这些成果,我们在感到欣慰之余,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高端装备的研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无论是以C919为代表的航空装备,还是以国产航母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亦或是高铁“复兴号“,都还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例如C919尽管已完成首飞,但还不是一款成熟客机,还需要一段时间通过大量的飞行试验,才能正式投入运营及量产,而且到目前为止C919还未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安全认证,也就意味着C919还没有拿到飞越别国领空的行驶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而国产航母下水,也不等于形成战斗力并服役,下水之后还需要进行舾装和系统调试等工作,距离最终服役一般需要两三年时间,而服役之后还要面对维修维护问题。
另外,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众多其它领域也亟待加强,例如我国高端数控机床的发展一直较缓,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尽管国家在不断加大对高端机床的研发投入,但总体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2017年,大连机床的破产以及沈阳机床获得的巨额补贴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e-works认为,这一批“大国重器”的迅速崛起,彰显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制造业创新与制造能力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制造”正在逐步由大变强,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但是,这些高端装备目前所取得的成果还只是刚刚开始,想要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从“大国重器“走向“强国重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黄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