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一路飙升的存储价格正在侵蚀整机厂商的销售利润。不管是DRAM还是NAND FLASH,一年多的是时间里,几乎每个季度价格都在创新高。以金士顿骇客神条8GB DDR4 2400内存为例,在2016年11月时价格仅为339元,仅时隔一年,价格竟涨到了969元。据估计,此种价格涨势将持续至2018年第一季度。
凭借此次内存涨价潮,三星电子一跃成为2017年全球经营利润最高的公司,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预计将首次突破约合人民币600亿元,同比增加179%;韩国海力士第三季度的基本盈利达到约合人民币218.1亿元,同比大增415%;美国美光科技第四季度营收为6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91%,并且超出华尔街59.6亿美元的预期。在广大整机厂商为涨价而痛苦不堪时,存储器厂商却迎来了难得的春天。
市场:供不应求是推动内存涨价的根本原因
谈到内存涨价,有人认为是巨头垄断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经销商在恶意囤货。但笔者则认为,存储器生产速度满足不了新的市场需求才是推动内存价格持续上涨的真正原因。回顾存储产业发展,十年前,内存主要应用在PC和服务器上,但由于这两大市场的销售量增长平稳,厂商能通过对市场的预测保持供需之间的平衡,使得内存价格保持稳定,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会有下降。因此长期以来,内存在PC和服务器设备购置清单上一直扮演着“白菜党”的角色。
但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大量的应用开始落地,使得市场出现很多新的产品购买需求。用户需求速度更快、性能更高的存储器产品,如固态硬盘、闪存等。统计显示,仅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生产量就达到15亿部,而64G和128G内存已成标配。与此同时,大规模云平台和新一代数据中心的部署也进一步推动了对高性能存储器产品的需求。在PC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期望用SSD替代HDD以提高整机性能。
据IC Insights预测,2017年全球DRAM市场规模将增长75%达到 720 亿美元;NAND Flash全球市场将增长了44%达到 498 亿美元。存储器在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美元。
数据来源:DRAMeXchange《2018年全球内存产业发展趋势》
一般而言,存储工厂从建厂到投产一般都需要1到2年时间。如果短期内市场出现变化,对高性能存储器产品需求量太大,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推动存储器价格的快速增长。从2016年开始,存储器厂商开始将产能转向3D NAND这种新型的闪存上,降低了对DRAM和2D NAND 生产计划,而3D NAND产品的良率又非常低,结果导致几乎全系列存储产品的缺货。
挑战:上涨的存储成本蚕食国内电子产业利润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需求市场。数据显示,2016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11985.9亿元,其中存储器市场规模为2843亿元,占据全球54.1%的份额。存储器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核心器件,是集成电路的支柱产品之一。然而不得不接受的现状是,时至今日中国的存储器产品仍然严重依赖进口。
目前,在全球半导体存储器产业中,韩国三星、海力士和美国镁光科技三家占据DRAM市场93%的份额,中国份额为零;闪存市场被三星、海力士、东芝、闪迪、美光和英特尔六家瓜分,中国份额仍然为零;只有中国兆易创新2016年在Nor Flash芯片占到7%市场份额。据统计,2013到2016年,中国半导体存储器进口量在四年间增长了47.5%,进口金额从461.7亿美元增长到681.3亿美元,预计2017 年将突破 700 亿美元。半导体存储器产业的控权权仍然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
此次内存涨价,不断极大的蚕食了电子整机企业的利润,而且对产业的发展也带来影响。以手机行业为例,小米、华为作为国内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之一,从2016年开始,存储器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利润被严重压缩。面对内存涨价的不利局面,既要能够拿到货,又要维持基本利润,不得不调高手机价格,结果涨价的成本又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内存涨价对本来就萎靡不振的PC市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许多消费者表示由于内存涨价太厉害,不得不暂时放弃大内存配备;部分装机店主表示,受到内存涨价影响,电脑装机量下降20%,其中来自网吧的订单至少下降50%。内存涨价的结果最后还是由中国电子产业链上的企业、经销商和消费共同买了单。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在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呼吁:“未来30年,如果中们不解决存储芯片自己制造的问题,所谓的信息化时代会失去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托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