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让国人振奋的事件之一莫过于C919的首飞成功,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的首飞是我国民航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但其实,C919并非我国国产客机自主研制的首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早在2008年支线客机ARJ21就已实现首飞,并于2015年完成交付,此外C929的研制计划也已提上日程。
近年来,随着这些国产飞机项目的不断推进,不仅推动了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使我国跻身于只有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才能够自主制造大型客机的行列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这些国产客机的交付与生产,除了其自身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外,还将全面打开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空间,带动整个航空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的蓬勃发展。
航空制造业作为典型的高端装备行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密集、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点,其产业价值拉动比(产业自身市场价值:产业链价值)一般高达1:8-9。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预测:未来20年C919的总销量有望达到2000架次左右 ,市场空间将超过1000亿美元。由此可以估算,未来20年仅C919可延展的产业链,所带动的价值生成链就高达数万亿美元。
从以上看得见的市场规模来看,C919、ARJ2等国产客机的发展,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据了解,C919一架大飞机仅零部件就有4万多种、集中了100多项技术专利,242家国内大中型企业参与研制,不仅涵盖了整个中航工业体系,还覆盖了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不仅有宝钢这样的央企,还有提供特殊装备制造或器材的民营企业。另外,C919项目直接推动了16家由国际先进航空企业与国内企业组建的合资企业的诞生,并且这16家企业从发动机、航电等各类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真正参与,未来还将主导这些技术的研发、制造。
从国产大飞机所覆盖的产业链来看,其囊括了新材料、航电设备、精密仪器、航空制造等多个产业。某证券机构曾表示,在C919产业链中,机体结构、发动机、机电系统、航电系统、内装饰、起落架等六大领域价值占比分别约为38%、27%、14%、11%、6%、4%。因此,国产客机的发展对于相关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航材、航电、发动机等产业随着国产大飞机的航空产业链发展而不断壮大。诸如:在发动机方面,已建立起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首台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已于2017年12月25日在上海完成装配,随着进一步的验证与试制,其有望装备在C919大型客机及C919延程型客机上。在新材料方面,为了实现减重、增加使用寿命等目标,C919采用了8.8%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9.3%的钛合金、12%的先进复合材料。为了提高C919的国产化率,改变复合材料依靠进口的局面,中国商飞北京研发中心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研发复合材料机翼,以实现逐步替换国外复合材料的应用;宝钛集团借助C919项目先后承担了Ti-3Al-2.5V(TA18)管材、热处理的Ti-6Al-4VEIL厚板、Ti-6Al-4V合金型材、TB5板材工程化研制四个DK型号用材料研制任务,并通过国际招标采购,达到了C919大飞机对材料质量的严格条件。
另一方面,以C919为契机,形成区域一体化的航空产业集群的趋势也已非常明显。C919的生产、配套和组装涉及上海、沈阳、西安、成都、哈尔滨、南昌等多个核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数百家企业,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C919相关的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促使各区域正在加速打造以上述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中部五大航空产业集群。以华东地区为例,目前上海、镇江、常州、嘉兴等多个长三角城市均制定了以配套生产C919大飞机为基础的航空产业发展计划,并先后建立了各自的航空产业园区,引进了多家配套生产企业。如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已成为国家级航空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园区几十家企业已进入C919供应商名单,C919总装所需约10%的零部件均由园区企业生产。
e-works认为,当前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期,国产客机特别是C919的发展,带动了整个航空产业链的同步大发展,也给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产客机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和产业,在从万亿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的同时,更应该借助这个契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以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作者:黄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