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承认数据造假 中国制造怎么看?

OFweek工控网 中字

11月24日,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发布公告,承认其旗下三家关联公司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不合格产品涉及船舰、汽车以及飞机等海陆空三大领域,因此事受影响客户高达258家。日本制造业到底怎么了?

图片来源:三菱官网

近年来,随着“东芝”、“神钢”以及“高田气囊”等日本产业不断被爆造假之事,“日本制造”也与当年的“神话”渐行渐远。如今,日本三菱承认其旗下三家关联公司数据造假,不知日本民众是否已然见怪不怪?

数年前,“去日本买马桶”被挤上热搜,贴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被人嗤之以鼻,“日本制造”曾是“工艺精湛”以及“品质好”等的代名词。如今,日本制造业造假丑闻接连不断,不知日本民众内心阴影面积有多大?那我们再来看看此次事件吧!

据了解,在此次事件中,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伪造了橡胶密封件数据,三菱伸铜株式会社夸大了用于汽车配件的黄铜卷料强度数据。同时,据调查,其数据造假已持续多年。以此来看,其涉及的产品客户数目将难以估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并未发现其相关产品出现安全问题。

日本企业制度管理的“弊端”

事实上,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中国迥然不同。日本企业管理以全面质量管理和精益生产为主,其对于质量的把控极为严格,但是在这过程中则将耗费大量的财力以及时间,换句话说,保证了质量则保证不了效率。也因为此种管理模式,使得日本制造业一度迈入世界前列。中国企业管理则以绩效为标准,对于效率较为看重,质量的把控则没有日本严格,但对于企业生产管理则比较灵活。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中国产业渐渐演变出“随机应变”等理论,而日本产业为了体现效率,则逐渐将一些数据夸大其词,以获得短期的利润。

从近几年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也形成了各自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了正规。而日本则受惠于管理模式带来的长期效益,忽视了其背后的一些弊端,这对于一个产业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方面,似乎它们也应该对此好好反思一番,寻找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了。

中国制造业又将如何?

在全球制造业的“帝国”中,中国制造势小甚微,一直紧追日本、美国以及德国等制造大国的脚步。随着近年来工业4.0的推进,智能制造、共享经济等模式的出现,中国制造也也渐渐有了不少“活力”。

如今,日本制造业造假之事频频出现,从市场情况来看,这都将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契机。事实上,2013至2016年之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8%和1.4%。2017年上半年,这一优势更是扩大为5.3%和4.1%。

在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政策之后不久,中国制造已然向“中国智造”迈入。当然这其中还有以下三点难关需要渡过:

其一,内外部环境约束过多,制造动力不足。

其二,国内外高低端市场挤压,制造力过剩。

其三,“智造”技术人才匮乏,缺乏统计口径和产业标准,缺少系统完善的统计数据。

以目前国际市场来看,互联网工业发展将成为智能制造的关键之一。中国作为制造产业消费、生产大国之一,应该抓住互联网工业发展的趋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促进服务业与制造化工业共同发展,提升制造产业的层次与核心竞争力,争取迈入全球制造业前列。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