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一:人工统计记录,影响生产效率及工人积极性
目前,公司产品生产主要分为三大块:军用绞盘车间、液压泵车间以及航空军品外协加工车间。
军用绞盘生产车间是公司最大的生产车间,主要的设备是三个试验台加两个附件产品装配线,试验台主要负责绞盘产品出厂性能检验,绞盘性能检验主要是记录拉力值、绳速度、系统压力、流量以及温度等参数值,所有数据均通过人工记录在出厂检验本上,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信息错误。
而两个附件产品装配线主要是控制阀以及叶片马达的组装,控制阀的组装零部件相当多,因此一个工人一天最多只能安装20台,即使订单较多的情况下,也只能依靠增加人工数量来提高生产效率。叶片马达的装配主要是密封圈的放置要合理且恰到好处,而密封性是否合格只能在产品联试时才能检验出。
在设备产品的粗加工方面,公司一直需要依靠外部工厂配合生产制造及组装,究其原因,除了公司的粗加工设备相对落后,完全是一座座信息孤岛以外,车间的制造工人由于待遇激励体制不健全及不公平,造成工人积极性不高,批量生产成本很高。
目前公司也在使用 ERP(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库存管理,当产品订单从外协厂发过来后,计划员会给到库房一份配套表,让车间工人领取产品订单所需的零部件附件。库房保管员会根据配套表上的零部件号给工人领取产品附件,领完后会让工人在领料单上签字,确定此次领取的零件种类及数量,最后库房保管员再登录 ERP,记录此次领取的数量。
但是一旦遇到特殊原因需要补领一定数量的零部件,领取人需要填写固定格式的领料单,然后找部门领导签字,再去库房主管处盖章方能去库房领取。由于整套物资体系不健全,经常出现错领,多领等现象,库存数量经常和 ERP 上的数据对不上,所以公司的 ERP 基本上只是个摆设,所有的记录最终还是全部依靠手工记录。
现状二:有想法的年轻人无决定权,有决定权的管理者无想法
在工厂的绞盘车间中,超过90%以上的工人为劳务派遣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体制原因,很难保证多劳多得的激励规则,所以工人整体的积极性不高,也很难让工人对企业有归属感。
在企业的管理层面,不管是车间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层,都存在一个统一的问题:不作为,不创新。
车间管理者大多是工人出生,惰性较大,管理能力也有限,而公司中层以上干部的平均年龄超过45岁,思想相对保守,对于任何新想法、新思路从心底抵触排斥,对于他们来说默守陈规就是最保险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安安稳稳到退休。而公司也有年轻的80后90后,想法更多更激进,但是也由于国企的体制原因,无法进入公司的决策层,所以年轻人的想法和积极性也会在懒惰的体制下慢慢磨灭。
最终导致有想法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选择离职去外企,没想法没理想没抱负的年轻人只会留在公司混日子。
这种特殊的情况目前在众多国企相当普遍,决策者靠着时间和资历熬到了企业的管理层,对于他们来说,自己只是企业中的一份子,不用对公司的各项结果负责,只要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即可。而不管是外企还是民营单位,都有一批人需要对企业运营结果直接负责,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不创新就等于失去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