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域网:人体的第二皮肤神经
体域网BAN(Body Area Network)又称人体无线局域网,是一种无线可穿戴计算设备的网络。作为传感网络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自然结合,体域网是互联网医疗领域兴起的热门技术,可以与智能手机/智能终端连接,通过近/远程通信与控制,进行医疗诊断中的即时检测。
BAN技术起源于1995年,人们对通过无线个人通讯网来实现人体内部交流的希望。在2001年,BAN作为一个新术语出现,意思为人体内部、外部的交流。2006年,Guang-Zhong Yang首次在其出版的书籍《人体局域网》中对BAN给出了正式定义。2012 年,推进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化的美国IEEE的802.15工作组正式批准了“IEEE 802.15.6”作为体域网的标准。
如果可穿戴设备及织物是人的“第二皮肤”,那么体域网就是第二皮肤的神经网络。
实际上,在医疗体域网中,BAN又被称为生物医疗传感器网络,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对人体生理特征参数(如温度、血糖、血压、心电信号等)的测量,通过传感器及信息通信技术,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并与智能终端连接,或通过互联网与远程服务器对接,实现移动或远程医疗服务,从而也成为物联网的重要感知组成部分。
体域网BAN:“工业新概念”定义
体域网BAN(Body Area Network)又称人体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围绕人体建立的无线可穿戴计算设备的网络。作为传感网络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相结合的产物,将设备连接与计算能力,并且利用新材料的特性,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特征,构建一个局部的网络世界,具备感知、连接、计算与人体互动的能力。
又称无线体域网(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WBAN),或身体传感网络(Body Sensor Network, B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