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非一化独大,是两化皆强

二、硬装备差距巨大

在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工业价值链建设中,都没有明显提及关于硬装备的建设,这是德美日的工业体系所“不考虑”的内容。“不考虑”的前提是,他们的工业化进程历经一两百年的建设都已经完成,工业化已经是成熟且“Ready”的状态。但是对我国来说,工业化的建设进程仍然在路上,有很多企业甚至连成熟的工艺流程都没有搞定。这就是两化融合过程中我们所必须面对的国情与“中国特色”。

相信制造业内很多人都看过一个流传很广的微信帖子,“精密减速机:日本人说跪,全球机器人没有几个能站着…”。这篇文章提到的机密减速机,就是机器人上的关键核心传力机构——精密减速器。全世界绝大部分机器人关节所用到的精密减速器都是日本生产的。另外一个视频在业界影响也很大,就是那个摩擦力极小、稍一拨动就长时间旋转的精密轴承,是德国舍弗勒轴承集团公司的产品。诸如这些关键的精密部件,即使把设计图纸给了某些国企/民企,可能也未必能做得出来同样高精尖的产品。差距是多方面的。因此,尽管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门类最全的工业品生产体系,但是中国制造尚做不出来或者做不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硬装备还有很多,诸如:

1、传感器——适用于各种特殊工况条件的传感器;

2、机器人/机械手——相互引导、移动协同、认知化的机器人;

3、高端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晶片制造微缩影设备、特种装备等;

4、电子器件——各种嵌入式硬件、神经突触芯片、专用微处理器、高端数显设备等;

5、精密仪器——特种测试仪器、数字照相机等;

6、关键部件——精密减速机、精密轴承等;

7、高端材料——特种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等。

限于篇幅,笔者不予赘述。总而言之,我们在工业化的硬装备方面还差一个万里长征要走。

软件搞得再好,C端再发达,没有硬设备作为执行器在物理世界来实现产品功能,终究是一场空。

三、两化融合的多种途径

两化融合,并不仅仅是两化融合。如果从多方面、深层次、大范围去理解两化融合的话,多种两化融合的途径,都在历史上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与发展之中。

顶层两化融合——指广义的、大范围的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的大旗一路前行,但是每过两三年,两化融合大主题下的具体“抓手”会有所变化和调整。例如去年的“国发〔2016〕28号”文件,就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属于两化融合的顶层抓手之一。

底层两化融合——即笔者两年前提出的“实体数字化,数字实体化”。“实体数字化”是指把物理空间的形体和运动状态数字化,如数字摄影、断层扫描、仿真模型、数字图书馆等;设备、网络、社区等运行活动数据记录等;家电加芯片/盒子上网,设备加传感器联网等;微信问候拜年、电子名片等;而“数字实体化”是指把数字空间的形体和运动状态实体化,如NC加工、注塑、浇铸、粉末、橡胶成型等;3D打印、数码印刷等;对尚无实物的数字化模型定制,得到完全个性化产品等。底层两化融合天天在发生,为顶层两化融合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