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机器人的应用在欧、美、日本等地区已开展多年。在外国发达地区,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于汽车制造的冲压、焊接、喷涂、装配等工艺生产中。目前全球形成了以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为主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为“机器换人”创造了条件。由于中国制造业数量巨大,中国“机器换人”市场迅速增长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然而,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90%的份额掌握在“四大家族”的手上。
目前,中国企业“机器换人”最大的困惑是初期投入成本过大,机器人使用技术门槛高。国产机器人成本高的原因是受制造于核心零部件,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在国产机器人成本中分占12%、25%、35%。而目前国内减速器完全需要依赖进口,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国内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但适用范围有限。
虽然本土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国产机器人如果结合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加之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国机器人企业未来完全可以迎头赶上。
智能制造业是中国发展的大趋势,目前中国多地正在开展“机器换人”行动,全国30多个城市已经兴建机器人产业园。在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园已经聚集了智云股份、固高科技、李群自动化、东莞成电精工等一批具有潜力的机器人企业,作为广东10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之一,松山湖已经跻身国家高新区全国30强。
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开始逐步走向成熟,核心零部件企业正在突破技术难题,有望进一步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目前国内苏州绿的、北京谐波传动、秦川机床三家企业减速机已经实现了量产,广州数控攻克了减速机难题、南通振康RV减速器也已经研发出来。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方面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主要代表有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埃斯顿、固高科技、众为兴等企业,另外还有汇川,英威腾正在进入伺服行业。这些零部件产品一旦使用通过后,将会大大降低国产机器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