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的时代 广东5大城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利器”解读

OFweek工控网 中字

  刚刚过去的2014年被称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元年,政府热,企业热,全民热。根据一份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4.55万台,同比增长35.01%。而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的广东省在承受人力资源成本上涨、春节前后“用工荒”的压力时,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广州、东莞、佛山、顺德等地相继出台了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下面OFweek工控网就为你具体解读这些政策内容。

  深圳:

  《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2014年12月中下旬,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简称《规划》)以及《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政策》)。

  其中《规划》提出了“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高端集聚”、“拓展现代制造服务”、“优化产业生态环境”等五大主要任务;并重点扶持8大工程,分别是:工业机器人跨越工程、服务机器人孵化工程、可穿戴设备创新工程、智能检测仪器培育工程、元器件与关键部件支撑工程、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提升工程、重大应用示范推广工程和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工程;从组织、政策、资金、人才和空间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工业机器人跨越工程方面,《规划》指出,深圳市将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建设2-3个机器人产业园区,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为核心,带动园区内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化配套生产,形成区域协作完善的产业集群。

  服务机器人孵化工程方面,家庭服务机器人、医疗健康机器人以及特种服务机器人成为重中之重。社区监控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烹饪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草坪维护机器人等家庭服务机器人要加强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对于手术机器人、护理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内窥镜操作机器人等医疗健康机器人,建立一批医疗康复机器人临床测试和应用平台。针对危险场合及特殊行业的应用需求,支持(核)电站检测维护机器人、救灾机器人、海底作业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自动驾驶系统等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

  《政策》则指出,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专项资金建立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相结合、事前资助与事后资助相结合、财政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市场化投入机制,形成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扶持方式。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