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机器人企业主要占据低端市场,附加值较低。”曲道奎提醒说,目前低端行业的高端应用,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拓展的“瓶颈”。“各地政府、企业应该做好战略规划。”
对此,曲道奎建议,首先企业一定要找准定位,面面俱到很难与跨国公司竞争。其次,企业发展模式要转变,“关起门来”很难做大,需学会整合资源、与外界协作、合作。“现在的模式,要么你并购别人,要么你被别人并购,再过两年机会就没了。”第三,千万不能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路。机器人集成的产业链很长,如果只做低端的加工制造,意义不大。
广州工研院研究中心主任白小波向记者表示,管理者需要建立新的理念,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白小波说,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大,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少人化、无人化需求日益强烈;但“短、平、快”的低成本运行模式,令长期投入的意愿比较弱。而目前已出现了一批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如广汽集团集成138台机器人构建汽车零部件焊接生产线。
“但问题在于,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生产模式转化,会出现自动化、机器人与人工作业的‘混合生产线’,这增加了机器人自动化方案的复杂性,并相对增加了投资成本。”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突破口是经济型机器人。”雷赛智能的副总经理左力曾向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应侧重开发应用汽车产业以外一般制造业(五金加工、橡胶和塑料、陶瓷、食品和医药等)的经济型机器人,如冲床、注塑机等专用上下料机械手、电子产品装配(打螺钉、点胶)机器人、打磨抛光机器人和码垛机器人等。”
左力认为,国产经济型工业机器人的特点是少用转动关节,尽量采用国产元件,只专注做一件事,因此成本低、效率高、易控制。
“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是附加值最低的机器人,但是本土企业必须做,这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曲道奎坦言。
中国从低端制造追赶高端制造势在必行,中国机器人市场已成为全球竞夺焦点,ABB、库卡等国际“四大家族”并没有在中国站稳脚跟,服务保障上还没跟上,这给本土机器人企业很大的空间,“国产化零部件是国产机器人发展的基础,整合是国产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占领市场是最佳竞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