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将增4倍 疯狂的机遇与挑战巨头

OFweek工控网 中字

  在2013年的一次行业调研中,专家们发现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行业的利润。由于国内工业基础底子不厚,而机器人行业又相对精密高端,所以尽管很多东西便宜,但在包括核心部件制造和加工在内的高端装备方面,国内企业并没有优势。本土一家机器人厂商表示由于核心部件无法自产,由于核心部件需要外采,所以在整体机器人的成本上很难竞争外资企业。

  比如,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电控柜,国内做的比日本贵。又如国外的轴承虽然很贵,但国内要做同样精度的,比外国的更贵。

  因为应用少,国内机器人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王天然说:“这些年,国内很多企业做了努力,比如沈阳新松,哈尔滨博实等公司,有的做得也还不错。新松公司各种机器人产能加起来大概有1000多台一年(工业),但与国外的机器人公司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机器人产业加紧赶超

  业内人士介绍,以前国产机器人大多为非标机器人,即按照下游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做定制化的生产,在约10%的市场缝隙中,国内数百家机器人企业激烈争抢。即使如此,国内诸多机器人买方正逐步自己制造机器人,甚至成为新的卖方。

  奇瑞汽车公司2012年底就曾宣布,由奇瑞公司自主研发的200台机器人开始陆续投入应用,奇瑞将在未来三年内打造初具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百余家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其中40余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形成了具有机器人概念的高技术板块。全国各省市地区正在建设和筹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30余家。机器人应用遍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医药食品等行业。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