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成功背后: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制造业发展之道

OFweek工控网 中字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制造业发展之道

  此前网络上沸沸扬扬的格力小米10亿豪赌,在媒体的渲染下,成为了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下新制造业模式之间较量。无论企业家是否愿意接受,互联网思维都将冲击并改变传统行业的生存现状。即便在制造业已相当发达的德国,也正在上演互联网思维贯穿的工业4.0革命。对于那些规模更大、管理制度更成熟的大企业,这种冲击恐怕更强烈。诺基亚、索尼等昔日产业领袖渐沦为市场弃儿,恐怕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是否意味着传统的制造业只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了呢?其实不然。

  我们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是否具有互联网思维是核心,无论是传统制造出身的企业家,还是IT行业的新锐,只要理解互联网、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理解用户需求、不断完善用户体验、形成高效的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链条,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就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屹立不倒。

  传统的制造企业,尤其是行业的龙头,往往在产品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通过凭借自身积累多年的品牌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如果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息反馈,与用户互动,从原来只关注销售业绩转向关注用户体验,就能够形成自己的品牌生态圈,更好的服务于品牌用户。

  互联网对于制造业的改造,不仅仅是与消费者的互动,背后需要企业家对于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生产体系、销售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造,使得企业形成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在这些方面,海尔内部已经进行了很多创新性的、富有成效的改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制造业龙头,在互联网的大潮中也能大显身手。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