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枪杀工程师事件看中国制造自动化的出路

OFweek工控网 中字

  从潜在需求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25%至30%的快速增长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30万台机器人,机器人及系统产值约1000亿元,带动3000亿元零部件市场。作为用工缺口重灾区的电子行业,机器替代计划或率先施行。

   3D打印:3D打印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技术进一步深度媾和的结果,我们比较容易能够更加清晰地定位这一技术所处的坐标系:它本质是生产工具的革命、或者叫变革、或者说进化,是信息化面向传统行业渗透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种工具的革新,3D打印和IT产业有一定相似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效率工具,原来一些产品不再需要大公司垄断了,小公司、乃至个人都可能把创意转变为产品,成本有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在一些高精尖领域,这种制造可能帮助生产出更加复杂的新产品,比如航空发动机、一些特殊零部件,是增量生产工具。

  对于高端制造来说,人力成本占比极高,3D打印让很多秘而不宣的工艺、手把手传承的技工技术的重要性由此降低了,制造业更加标准化、数字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日本等“技工国家”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特别是那些制造领域的小型“隐形冠军”,技术一旦外泄则变得可复制。而如果它们大幅使用3D打印,虽然会保持产业竞争力,但是就业人口也会相应的减少,很难是其中的赢家。

  虚拟制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制造技术是在一个统一模型之下对设计和制造等过程进行集成,它将与产品制造相关的各种过程与技术集成在三维的、动态的仿真真实过程的实体数字模型之上。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