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公开表示,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於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在设立基地进行研发和生产机器人的同时,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
近两年,在不同的场合,郭台铭都在强调自动化的重要性,用他的话来说,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中国要成为“制造业王国”,成败之举在於把“人口红利”变为“头脑红利”。
加紧开发新机器人
富士康不会退出制造产业。他说,最终制造会从很大程度上转向自动化和机器人,未来,富士康的重点是研发、技术和电子商务。富士康已经投资纳米技术,通过长期研发和收购相关专利,郭台铭预计公司会在3-5年成为纳米技术的领先企业。
目前,富士康电子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落后于时间表,但富士康正在开发新一代的自动化生产机器人。郭台铭表示,一旦公司突破关键技术的瓶颈,其建设百万自动化生产机器人的目标,不久应该可以实现,郭台铭认为实现的具体时间可能在10月左右。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中国主要应用于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机械加工,模具生产等行业,参与的制造过程包括焊接、装配、搬运、打磨、抛光、注塑等。尽管产业规模还不足百亿元,但是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到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0000台,保有量超13万台。徐方说,随着中国制造业在“用工荒”和利润摊薄的重压之下谋求转型升级,未来10年工业机器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过去10年间,富士康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得以快速长大。然而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工人长时间从事重复、简单劳动而使健康、心理问题频发,原有模式难以为继。用机器人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成为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的新选择。
但是,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郭台铭期待未来以自动化应对不断上涨的薪酬标准带来的成本压力和日益激烈的产品竞争,但在短期业绩下滑的年景下,研制和应用机器人的成本约束、工序需求和经营风险,成为三年“百万机器人”计划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