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出征南极遇困 自动化设备不堪重任

OFweek工控网 中字

  在“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还配备了1架“雪鹰”号直升机、1艘黄河艇以及1只中山驳,以提高航行保障和运输能力。

  然而因天气状况骤然恶化,在南极洲沿岸被厚冰困住,在南极进行科考的中国“雪龙”号改变航向前往营救。浮冰区的严重程度超出了“雪龙”号破冰能力,救援受阻。

  从救援现场发回的图片可以看出,雪龙号置身于茫茫冰海中,远处可见冰山凸起,一望无际的白色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就在这看似壮丽的风景下,对于行驶在那里的船只来说,却是危机四伏。

  漂浮冰山由南极大陆的降雪常年挤压而成。降雪经挤压,逐渐推移到冰川或冰盖末端,进而断裂分离,飘进大海,形成冰山。一座座冰山看上去虽然很美,但却是船舶航行大敌,因为露出海面的只是“冰山一角”,海水下面的冰山至少还有6倍大。

  “雪龙”号近年科考成果

  2010年06月25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5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驶离上海,北京时间2010年8月6日凌晨4时29分,雪龙号“轻松”打破了中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北纬85度25分。“雪龙”号在一路北上过程中,遇到许多大块浮冰中裂开的开阔水道,“雪龙”号几乎可以全速前进。研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和“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是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两大科学目标。

  2012年3月20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53分左右,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科考船由印度尼西亚西部的望加锡海峡越过赤道,返回北半球。“雪龙”号科考船本次航行的总航程已超过2.6万海里。“雪龙”号科考船航迹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4次成功驶过以狂风巨浪著称的西风带。

  2012年7月2日上午,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从青岛出发,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北极进行科考任务。在为期80多天的考察过程中,18500海里,其中在北极冰区航行5370海里,并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开创了我国船舶从高纬度穿越北冰洋航行的先河,最北到达北纬87度40分。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科学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凯旋归来

  2012年10月30日,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成立。于11月5日正式从广州启程奔赴南极。“雪龙”号31日抵达了位于东经78度、南纬65.5度的普里兹湾海域,这标志着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开始展开大洋考察。本次大洋考察共涉及海水水文与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磷虾资源等6个专业种类。考察共设断面10条,合计定点站位107个,其中水深大于1000米的深水站位67个。考察结果将为进行该海区环境气候综合评价及油气、天然气水化合物、生物等资源潜力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中国极地科考码头启航,开始其第30次南极之行。此次南极科考是“雪龙”号首次环南极航行任务,将执行30项科学考察任务,15项后勤保障及工程建设项目,其重中之重便是在伊利莎白公主地新建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中国南极泰山站。泰山站为夏季站,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海拔2621米,今后不仅是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格罗夫山地区南极科考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科考的领域和范围。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