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从南海一冷泉区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潜人员出舱,标志着“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顺利完成。此次“蛟龙”号将搭载首位“乘客”下潜,这位“乘客”是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下潜区域仍然是昨天下潜的南海冷泉区。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昨晚通报,“蛟龙”号今天将进行第53次下潜,这也是“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第二次下潜。这个潜次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唐嘉陵担任主驾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张东升下潜继续进行定位系统测试,周怀阳搭乘潜水器在海底观测。
据了解,今天的潜次预计将于9时正式开始,14时左右潜水器回收至母船,水下作业约4小时。“蛟龙”号顺利完成了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首潜,圆满完成了预期任务,并取回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碳酸盐气囱样品和15个贻贝样本以及大量视频影像资料。
数月内,中国南车在阿根廷连续于“攻城拔寨”,却在国内惹起一场众怒。
5月27日,中国南车公告78亿新签合同,其中包括5月23日新近签署的22.56亿阿根廷动车组合同。这已经不是中国南车今年斩获的第一笔阿根廷订单。在今年1月,中国南车还拿到了两条阿根廷地铁共计35亿元的合同。也就是说,不到半年内,中国南车在阿根廷便获得了接近60亿元的车辆订单。
南车对订单的“收获”,同时就意味着其他竞标公司的“失意”。失落者不仅仅包括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等国外公司,还有其国内的竞争对手中国北车,以及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信建设、陕西煤电等一众比南车在阿根廷耕耘更久的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