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大力扶持下 工业智能制造成阳光产业
在政策方面,去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在产业和技术方面,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落地和整合。
去年12月22日,山东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济南成立,该联盟由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汇集了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以及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山东省机器人创新及产业界的近20家单位,将山东省机器人行业整合成了一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同时,去年11月,德国斯图加特工业自动化系统装备项目正式落户青岛胶南,项目总投资6亿元,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从事焊接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机器人视觉系统、爬高机器人等四大类高端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建成投产后,可年产各种工业机器人系统设备400台(套),产品广泛应用于物流、汽车等制造生产及教学科研领域。
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面临非常大的转型压力。“我省的制造业主要还是高耗能、高耗原料的低端加工产业,传统的生产线已经开始落后。在未来的竞争中,生产线的智能化将是必然趋势。
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高级技工的缺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设备更新,增加自动化机器人。但国内现有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大多规模小而分散,无法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在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占有率不到10%。目前国内市场上有规模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只有两家,从国外进口机器人成为许多企业的长期选择,但进口机器人价格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