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一度被认为是廉价的象征,就连在非洲,“中国制造”也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Chino”一词甚至进入了斯瓦西里语词汇,专指价廉伪劣产品。在坦桑尼亚,经常听人说:“哎呀,我又买了一个‘Chino’,过两天又要换了。”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开放以来,中国以其土地便宜、监管松懈和似乎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主要来自各地的制造商,“中国制造”也随之风靡全球。但是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使“中国制造”面临新的发展“拐点”,同时在成本上升、需求下降、廉价土地供应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制造”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制造”能否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能否从如今的“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智能制造也成为业界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的一片文章说:未来20年里,美国将利用新技术挖空中国的制造业,并重新在制造业领域获取“绝对竞争优势”。这一论调并非“危言耸听”,也非“空穴来风”。科技界有三种飞速发展的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这将重新构筑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人工智能技术”今后将会进入制造业,辅助人们进行设计、测试和制造,这将使制造业中的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机器人技术”将在人工成本和易操作性方面产生革命性影响,机器人不用睡觉,不用休假,也不会要求加薪,美国的机器人也许不久就将与中国的劳动力直接展开竞争;“数字制造技术”是指一系列的技术能力,包括对新产品进行构思、利用模拟器进行测试的能力;如果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于制造业,那将绝对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革命”。
过去30年我们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功依赖的是我们“勤劳的双手”,而未来30年继续成为世界制造业巨头必须依靠我们“智慧的大脑”,未来的制造业竞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技术竞争”。因此我们的产业部门和企业家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快速增加创新投入,强化技术储备,否则将不可避免在未来制造业国际竞争中淘汰出局。
当然,在智能制造方面,中国也在积极的布局。例如,上海市就率先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倍增、先进制造业提升”工程,上海市政府表示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No.6 再工业化
2009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强烈信号。这意味着,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回归实体经济”和“再工业化”成为美国振兴国家经济的战略重心。
美国所指的“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三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