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制造业深陷困境 产能过剩超50%

OFweek工控网 中字

  短短5年内,华锐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制造了中国企业史上的财富奇迹。但其成功更像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神话。

  相比于其他纯市场化竞争的行业,风电行业更多地依赖于产业政策和主管部门意志的支持。华锐的成功当然也离不开这些。

  在国家发改委推动下,一系列扶持和鼓励风电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风电行业也因此迎来了爆发性增长。按照“十一五”初期的规划,“十一五”期间的装机量是500万千瓦,到了2007年底,目标调整到1000万千瓦。但最后的结果是,整个“十一五”的装机量超过了4000万千瓦。5年间,中国的风电装机总量达4182.7万千瓦,连续5年翻番增长,跃居全球第二。全国建设中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从一个增加到7个,24个省、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风电场。

  更重要的是,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气、联合动力、阳明风电等一批国内品牌的风机制造商迅速崛起。其中,又以华锐风电利用政策最彻底,中标最多,占有市场份额最大,崛起速度最快。

  在这种“大跃进”式的发展中,一些隐忧开始显现:爆发式的发展带来了产能的过剩;电网无法消纳暴增的风电以至于并网与调峰难题无法突破,难免闲置和“弃风”的尴尬;滞后的技术、管理、质量等缺陷,导致风机脱网事故频发,不断拷问风电场与电网的安全。

  于是,从去年开始,风电政策开始转向,大规模的项目审批受到限制,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不断出台,准入门槛被不断提高。

  如同任何一个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和扶持发展起来的行业或企业一样,华锐风电乃至整个风电行业也必将要承担政策风险和代价。如今,不只是华锐风电,金风科技、明阳风电等风电企业正在为风电行业的“大跃进”埋单。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风电整机行业产能过剩率在50%以上,国内风机价格从2008年的每千瓦6200元以上下滑到现在的3500元,企业利润率不到10%。

  一些投资者对陷入恶性竞争的风电行业表示悲观:未来中国风电产业将逐步走入成熟发展期,利润会不断下降;在经历了近5年的暴涨之后,增长的幅度和空间相对有限;不断发生的风场事故也意味着,未来,风机事故即将进入高发期,风电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这样看来,华锐们的寒冬仍显漫长。

  解救过剩危机 需要发力海外市场

  “目前中国风电整个产业链产能严重过剩,加之三北地区弃风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发展下去,风电企业要么往南扩展,要么走出去,这是必然趋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1年以来,中国传统的“三北”地区风电的绝对规模仍旧在全国领先,但中部、东部地区通过发展分布式风电,已经成为新兴的风电市场,风电开发商等纷纷开始南下淘金。

  南方市场的开发热潮可以从风电装机数量的暴增上得到证明。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2011年新兴市场如广西、贵州、陕西、河南、天津、云南、安徽等省份风电装机与2010年相比翻番,青藏、四川、陕西实现了零突破。与此同时,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沿海新兴市场2011年末装机超过百万千瓦,跻身中国风电发展的第二梯队。

  在南下的同时,中国风电企业也正在加大海外扩张的力度,尤其是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

  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SteveSawyer介绍说,2020年全球风电市场将实现翻三番的增长,累计装机有望达到587GW。分地区来看,美国、欧洲等全球两大风电市场的装机容量将放缓,而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虽然目前规模不是很大,但将是未来十年风电增长的主力。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