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发生后,严重的核泄漏引发了全球的恐慌。自从此次事故之后,各国对核电的发展观点出现了分歧,先后就有瑞士、德国宣布将退出核电领域。但美国就表示发展核电的立场不会改变,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内能源消耗与日俱增,而石油、天然气价格持续攀升,核能在确保美国能源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其次,美国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奥巴马要求美国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至1990年的水平,到2050年还将进一步削减80%。在增加能源总体供应的同时要实现这些环保目标,需要利用各种无碳排放和低碳排放的电力生产技术,核能自然成为重要选项。事故发生之后,我国的核电发展计划也基本处于观望状态,一度暂停了核电项目的审批,但是从最近政府发布的信号来看,核电站建设项将在国内重启。
有数据显示,核电自5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99年中期,世界上共有436座发电用核反应堆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350676兆瓦。正在建造的发电反应堆有30座,总装机容量为21642兆瓦。目前世界上有33个国家和地区有核电厂发电,核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其中有十几个国国家和地区核电发电量超过各种的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有的国家超过70%。据资料估计,到2005年核电厂装机容量将达到388567兆瓦。在业界对是否应该继续建设核电还争论不休的时候,核电站仍会建设下去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人还说出未来能源还得靠核能的观点,其实这和核电的经济效益不无关系。
其实,建核电站除了能解决能源问题,它吸引来的巨大投资及经济辐射力比能源更受地方政府青睐。那么核电站到底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呢?
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
投资和建设核电站需要大量的资金,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动辄需要一两百亿元的投资,核电站的建设周期也非常的长,至少要达四五年。
就拿我们最早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来说吧,秦山核电站从1983年一期投资开始,至今已经持续建设了近30年了。有数据显示秦山核电站1983年到1995年的一期工程共投资17.57亿元,其中共有6家设计院担任工程设计、11个工程公司参加施工和安装、679家设备制造企业承担设备制造、全国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人数达十万人。而且,秦山核电站的二期、三期建设从1995年到2007年共投入了大约350亿元的资金。
如此大型的项目,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即便有国家支持,但是单凭核电运营集团的资金实力也是很难完成。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中电投三家公司一年的利润总和也不足以开建一台。那么他们的资金优势从哪来呢?就目前来说,银行贷款还是资金的主要来源,约占总投资额的80%。 可以说,核电站都是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