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再制造
机床再制造是一个充分运用现代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信息技术、数控及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废旧机床进行可再制造性评估、拆卸以及创新再设计、再制造、再装配的过程。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机床保有量逾700万台,其中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占到60%,大量老旧机床依然在使用或将面临报废。因此,实施机床再制造不仅能够实现大量老旧机床设备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而且节能环保,将形成新兴的产业,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工程机械再制造
工程机械再制造是通过没有损坏的零部件继续使用,把局部损坏的零部件采用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等手段通过再制造加工而继续使用。据统计,到2010年年底,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保有量为400万台左右;同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在进入报废的高峰期,到2020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报废量将达到120万辆左右,这就为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再制造资源。伴随着国内工程机械销量、保有量的大幅增长,寻找一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于推进工程机械行业节能降耗、减排来说至关重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潜力巨大。
再制造产业面临挑战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再制造产业已经开始向规模化发展迈进。但是我国的再制造产业由于起步时间比较晚,主要面临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统一回收机制等诸多挑战。
就拿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在工程机械的再制造领域,再制造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来自于已损坏或报废的废旧产品,就需要在这一领域形成一套完整的逆向物流,回收所需的原材料,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在产品回收方面缺少完整性,例如缺少畅通的回收渠道,回收产品难开发票等。这使得大多数的工程机械被当做废铁回收进废铁厂回炉处理,极大浪费了废旧工程机械拥有的剩余价值,因为其中一些工程机械产品的零部件还是比较完好、可以继续使用的。
在技术方面,目前国家发改委确定在一汽、二汽、上海大众等14家国营大企业及其他大企业试点,工信部在工程机械机床方面35家企业试点,但是仅靠少数几个企业的再制造试点,缺少一整套完善的再制造技术标准在市场上进行推广是很难进行的。
同时,再制造产品缺乏社会认知度也是一大难题。广大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都心存疑虑,这制约了再制造产品的市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