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对外透露,国家发改委收到的各地正式上报的大型煤化工项目有104个,投资额已经高达2万亿元,这些项目都计划在这“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种种迹象显示,煤化工新建项目审批沉寂了3年之后,有望重新启动。据了解,目前发改委、能源局正在对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审批金额可能达到7000亿元。
就在各界期待万亿元的投资大门开启之际,我们却发现煤化工产业要走上商业化道路依然步履维艰。
首先,目前在建的示范煤化工产业依然面临着极度依赖政策补贴、技术不成熟等多重困局。煤炭直接液化的成本偏高,体现在设备方面,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但是引用的过程中,很多装置都是第一次使用,要进行技艺改进就需要更多的成本。
其次,我国的资源特点不利于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多煤的地方缺水,多水的地方缺煤,除了云南地区,我国主要煤产地大多缺乏水资源,这对煤化工企业来说是致命的缺陷,因为多数煤化工装置的水需求量巨大。
第三,多数煤化工企业对于环境影响较大,这与我国大力推行环境保护的现状存在冲突。业内人士指出,环境保护问题对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重大挑战。
第四,当前我国煤化工行业已出现投资过剩的迹象,当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涉足煤化工项目,煤化工产业呈无序发展状态。
此外,目前煤化工技术相对不成熟、投入大、见效周期较长等原因,也成为行业发展受到限制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