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逼近 新能源路途多坎坷

OFweek工控网 中字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保证世界经济正常运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开始减少,人们已感觉到现实油气产量和运输能力的不足,而且也感到了补充开采石油能力的局限。

  化石能源逼近耗竭 全球危机将来临

  2012年可能不是世界末日,但或将成为“石油末日”的开始。

  人类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以不断加大能耗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舒适便利,这个短暂时代的繁荣享受,建立在石油、煤和天然气的大量消耗之上,这些化石原料采尽之后,鄙人不才,看不出核能和其他能源可以全部替代的前景。因为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煤约50亿吨,石油约40亿吨,天然气约3万亿立方米,其数量还在不断地增长。

  化石能源耗竭之日,石化工业也随即消亡。随着物质的减少,很多虚荣的行为将风光不再,那时地球的温室效应会非常严重,生态严重破坏,众多的人口为了获能只有过度索取,可爱的森林将逃不过“剃光头”的命运。

  一分份报告名为《联合作战环境2010》报告中有一节论述“石油峰值论”。该报道援引联合部队司令部指挥官詹姆斯·马蒂斯的话说:“2012年,石油产能过剩局面将结束,石油将供不应求;2015年,石油产量将出现下降,能源缺口将增加,油价将重新站回100美元以上;2030年,石油需求将达每天1.18亿桶,而发现新石油资源不容乐观,供给可能仅为每天1亿桶,缺口将达每天1800万桶。”

  “石油峰值论”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认为,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点;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后来,爱尔兰地质学家坎贝尔于1998年预测,“廉价石油时代将终结”,而当时油价只有每桶10美元上下。然而,后来的油价上涨似乎再次印证了“石油峰值论”的观点。目前,全球石油消费量约为每天8600万桶;有人认为,这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全球石油产量的最大值。

  一直以来,关于“石油峰值论”的争论就没有平息过。有人认为,石油资源的不断发现将填补现有产能的不足;有人认为,石油公司就像房地产开发商“捂盘”一样,有低估甚至隐瞒石油储备的行为;还有人认为,是伊拉克战争、伊朗局势或金融投机解释了本世纪初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