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出路

OFweek工控网 中字

  中国制造并未失去竞争力

  日本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商,如世界上最大的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松下电器集团都正在越南设立工厂。据称,越南的非熟练工人工资通常只有中国南方地区的1/3到一半。作为全球领先的相机镜头品牌,腾龙设立的第一家海外工厂在中国珠三角的佛山市,而现在该公司计划在河内附近建厂,投资1300万美元。

  有许多日本企业在东南亚设厂,是为了削减在中国的成本,多样化生产,并降低对单一制造业基地的依赖,避免类似去年泰国洪水和日本地震海啸所带来的损失。由于中国正在努力获得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端制造业会向低成本的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中国还是制造业国家,和东南亚制造业没有特别明显区分,更多的是竞争关系。

  尽管外资还没有大规模从中国转移,但中国也要正视有可能出现的变化,特别是中国自身劳动力市场优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化被动为主动。近期中国制造业出口订单下滑,主要反映了需求不足,并非中国制造业失去竞争力。规模经济、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政策环境,都是中国维持“世界工厂”的优势。

  中国工业转型升级逼不及待

  其实,政府早在以转型为主基调的“十二五”期间,就已经为中国机械制造业指明了战略出路——“调整转型、创新升级”,并提出“推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目标;为机械制造企业提出了全新的竞争能力要求,包括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建立数字化技术平台,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技术水平;精进数字化生产,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实现绿色生产,在内部提高机械利用率、提升信息化管理,在外部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产业集群;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并开展资源和价值链的整合等。

  “调整转型、创新升级”短短的八字战略,不仅一语中的地涵盖了对机械制造企业的全新全方位竞争能力要求,更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身处全新产业环境下的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在面临重大的转型课题的核心关键——重塑价值能力体系、提升智慧运营管理。

  当前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智慧运营的战略转型布局下,亟需具备以下五大求生基础技能——自主创新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精细成本控制能力、制造服务化能力和关键过程制造能力。

  而中国机械制造企业若想要更快地从低迷的产业环境中成功转型,反败为胜,不仅要依靠关键竞争技能的“战斗力”的全面提升,还需要由内而外地实现向“服务”企业的彻底转型。因为,这已经成为整个制造行业转型的大势所趋。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